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法考必考题含答案2024.docx
文件大小:29.41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3
总字数:约4.77千字
文档摘要

法考练习题含答案2024

民法部分

题目1

甲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乙,租期为3年。在租赁期间,甲欲将该房屋出售给丙,并通知了乙。乙表示自己愿意以同等条件购买该房屋。甲却瞒着乙将房屋卖给了不知情的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乙得知后,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主张自己对该房屋享有优先购买权。请问乙的主张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案

乙的主张部分合法。

首先,根据《民法典》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在本题中,甲在出售房屋时通知了乙,履行了通知义务,但随后瞒着乙将房屋卖给了丙,侵犯了乙的优先购买权。

其次,虽然乙享有优先购买权,但甲已经将房屋过户给了不知情的丙,丙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因为丙不知道该房屋存在租赁关系且已办理过户登记,符合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所以乙不能再主张购买该房屋,但可以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甲的行为构成违约,乙有权要求甲赔偿因其侵犯优先购买权而遭受的损失,比如寻找替代房屋所产生的额外费用等。

题目2

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一份要约,称“本公司有一批优质钢材,规格为[具体规格],数量为100吨,单价为每吨5000元,若贵公司有意购买,请在10日内回复。”乙公司收到要约后,于第5日回复“同意购买,但单价希望能降为每吨4800元。”甲公司未作回应。第8日,乙公司又发函表示“同意按照每吨5000元的价格购买。”请问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

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未成立。

根据《民法典》规定,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内容具体确定以及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等条件。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

在本题中,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的是一个有效的要约。乙公司在第5日的回复中,将单价从每吨5000元降为每吨4800元,这属于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因此乙公司的这一回复构成新要约。此时甲公司原来的要约失效,甲公司未对乙公司的新要约作出回应。而乙公司第8日的发函,虽然表示同意按照每吨5000元的价格购买,但此时甲公司原来的要约已经失效,不能再构成有效的承诺,所以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未成立。

刑法部分

题目1

甲为了杀害乙,在乙的饭菜中投放了毒药。乙食用后,毒性发作,痛苦不堪。甲心生怜悯,立即将乙送往医院抢救。经医生全力抢救,乙脱离了生命危险。请问甲的行为属于犯罪的何种形态?为什么?

答案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根据《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在本题中,甲已经实施了投毒的实行行为,实行行为已经终了。但在乙毒性发作后,甲心生怜悯,主动将乙送往医院抢救,并且最终乙脱离了生命危险,有效地防止了乙死亡这一犯罪结果的发生。甲的行为符合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所以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在本题中,乙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毒药对乙的身体造成了一定损害,所以对甲应减轻处罚。

题目2

甲、乙二人共谋盗窃丙家财物。在盗窃过程中,甲负责在门外望风,乙进入屋内盗窃。乙在屋内被丙发现,丙欲抓捕乙,乙为了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丙打伤。甲在门外听到屋内有打斗声,知道情况不妙,便迅速逃离现场。请问甲、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为什么?

答案

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这就是转化型抢劫罪。

在本题中,乙原本与甲共谋实施盗窃行为,但在盗窃过程中被丙发现,为了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将丙打伤,符合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所以乙的行为应定性为抢劫罪。

而对于甲,甲仅具有盗窃的故意,并且其行为也只是在门外望风,属于盗窃罪的帮助犯。虽然甲知道乙在屋内可能遇到了情况,但甲并没有参与乙使用暴力抗拒抓捕的行为,其主观上也没有抢劫的故意,所以甲的行为仍然应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行政法部分

题目1

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某企业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为由,对该企业作出了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该企业不服,向市市场监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