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消费者的权益教案7篇.docx
文件大小:27.2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3
总字数:约1.07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7篇

教师需提前制定一份教案,以便优化后续教学,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消费者的权益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篇1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第二节的第三框。本节课内容与前两框内容是介绍家庭生活消费及消费者的有关内容,是经济常识中的重要内容,与生产、交换、分配的有关内容一道构成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

2、内在结构:本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先让学生明确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再具体介绍消费者受法律保护的权益有哪些,最后再学习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正确行使这些权益。全文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顺序展开,能让学生思维更具有条理性。

3、教学难点:学生由于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的误导,容易认为消费者享受的权利是销售者的恩赐,保护消费者权利只对消费者有好处,所以对消费者合法权利产生的客观依据的教学是难点所在。

4、教学重点:消费者权利的主要内容,权利实现的形式和途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关消费者知识的重要部分,同时又是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的落脚点之一。

5、教学目标:掌握2个知识;培养2种能力;树立2种意识。

(1)知识目标:掌握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受到侵害时如何解决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维权意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6、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情境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

二、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并落实学生主体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角色在,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初步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教法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能激起学生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本节教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目的,确定以启发式为主,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学法

本着授人以渔的目的,指导学生掌握:

(1)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对整个知识系统的完整理解,准确掌握。

(2)理论联系实际法:学以致用,正确认识对待现实生活中有关问题,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3)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案例(有毒奶粉)为线索,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思考,突破突出重难点,并结合教材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升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初步实现三维教学模式。

(一)导入:激发兴趣,材料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使学生从自己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得到感性认识,也调动参与积极性。

(录象播放)黑心棉在市场中的销售学生看了以后,表示极为愤慨,抓住学生这一情绪的调动,向学生设问: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假冒产品?学生踊跃发言,发现对近期来社会关心的有毒奶粉大头娃娃事件,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案例教学,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

1、对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客观性及意义的教学:突破难点

以学生感兴趣的有毒奶粉为案例,在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学生看了有了很强的感观兴奋,让学生讨论发言:市场中出现这样的有毒奶粉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回答出劣质产品不仅对消费者、其他生产者有害,而且会损害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会浪费社会资源,得出结论: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客观性也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学生思维的逻辑顺序,顺利突破难点

2、对消费者享有的主要权利的教学:主要以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突出教学重点。

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初步掌握书本知识,再运用有毒奶粉案例综合分析,辅以动画、小品、漫画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已能初步运用书本的知识分析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将本处内容同市场交易原则相联系,使学生能自觉温习旧知识,构建新知识。(学生兴趣大为调动)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实际,这样学生能将书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再外化为自己的正确行动,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过渡)要学生思考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该如何解决?顺势进行第三部分的教学。

3、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机构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