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技术维护关键技术岗位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调制方式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
A.AM
B.FM
C.QAM
D.PM
答案:C
解析:QAM(正交幅度调制)是一种将两种调幅信号汇合到一个信道的方法,它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AM(调幅)抗干扰能力较差;FM(调频)主要用于音频广播,频谱利用率相对不高;PM(调相)在广播电视中应用不如QAM广泛用于信号传输。
2.数字音频信号的采样频率通常有44.1kHz、48kHz等,采样频率越高,()。
A.音质越差
B.数据量越小
C.音质越好,但数据量越大
D.与音质和数据量无关
答案:C
解析:采样频率是指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时,每秒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的次数。采样频率越高,能够更精确地还原原始音频信号,音质也就越好。但同时,采样频率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采集的数据点更多,数据量也就越大。
3.在广播电视发射机中,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
A.对信号进行调制
B.提高信号的功率,使其能够远距离传输
C.对信号进行滤波
D.对信号进行编码
答案:B
解析: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低功率信号放大为高功率信号,以满足广播电视信号远距离传输的要求。调制是将信息加载到载波上的过程,由调制器完成;滤波是去除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成分,由滤波器完成;编码是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由编码器完成。
4.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上行站的主要作用是()。
A.接收卫星信号
B.向卫星发射信号
C.对卫星信号进行转发
D.对卫星信号进行解调
答案:B
解析: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包括上行站、卫星和下行站。上行站的任务是将广播电视信号经过处理后,通过天线向卫星发射;下行站则负责接收卫星转发的信号;卫星起到信号转发的作用。解调是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
5.当广播电视信号受到干扰时,可能会出现图像()、声音杂音等现象。
A.模糊
B.清晰
C.色彩鲜艳
D.无变化
答案:A
解析:干扰会影响广播电视信号的质量,导致图像出现模糊、雪花、条纹等现象,声音出现杂音、失真等问题。而清晰、色彩鲜艳是正常信号的表现,干扰不会使图像无变化。
6.有线电视网络中,常用的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
A.50Ω
B.75Ω
C.100Ω
D.120Ω
答案:B
解析:在有线电视网络中,75Ω同轴电缆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50Ω同轴电缆主要用于通信领域的射频信号传输;100Ω和120Ω一般用于其他特定的电气系统中。
7.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信号质量监测
B.非法信号监测
C.节目内容审查
D.信号强度监测
答案:C
解析: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主要对广播电视信号的质量、强度进行监测,同时也能监测非法信号的入侵。节目内容审查是一个主观的、需要人工参与的过程,不属于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8.在数字电视传输中,MPEG-2标准主要用于()。
A.视频编码
B.音频编码
C.数据加密
D.信号调制
答案:A
解析:MPEG-2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它可以对视频信号进行高效的压缩编码,以减少传输带宽和存储容量的需求。音频编码有专门的标准,如MP3、AAC等;数据加密有相应的加密算法和技术;信号调制是将编码后的信号加载到载波上的过程。
9.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增益是指()。
A.天线的物理尺寸大小
B.天线在某一方向上辐射功率与全向天线辐射功率的比值
C.天线的输入功率大小
D.天线的输出功率大小
答案:B
解析:天线增益是衡量天线定向辐射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天线在某一方向上辐射功率与全向天线(在各个方向上均匀辐射)辐射功率的比值。天线的物理尺寸大小与增益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增益的定义;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与增益是不同的概念。
10.当广播电视发射机的发射功率降低时,可能会导致()。
A.信号覆盖范围扩大
B.信号覆盖范围缩小
C.信号质量变好
D.与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无关
答案:B
解析:发射功率是影响广播电视信号覆盖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射功率降低,信号的强度减弱,能够传播的距离就会减小,从而导致信号覆盖范围缩小。发射功率降低一般不会使信号质量变好,反而可能会因为信号强度不足而出现信号质量下降的问题。
1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三满”要求是指()。
A.满时间、满功率、满调制度
B.满人员、满设备、满负荷
C.满节目、满时段、满质量
D.满信号、满覆盖、满效果
答案:A
解析:“三满”要求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指标,即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