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岩土工程师基坑支护方案(3篇).docx
文件大小:40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23
总字数:约3.94千字
文档摘要

第1篇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日益广泛,基坑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基坑支护作为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方案针对某住宅小区基坑工程,提出详细的支护设计,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二、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某住宅小区基坑工程

2.工程地点:某市某区某街道

3.基坑规模:长100m,宽50m,深8m

4.周边环境:基坑周边有居民区、学校、道路等,环境复杂

5.地质条件:土层主要为粉质黏土、砂质粉土,地下水较丰富

三、设计原则

1.安全性: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安全可靠。

2.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成本。

3.施工便捷性:便于施工,缩短施工周期。

4.环保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支护方案

1.支护结构形式: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2.地下连续墙:

-墙厚800mm,采用C30混凝土,配筋率为0.8%。

-墙体下设300mm厚钢筋混凝土垫层,配筋率为0.6%。

-墙体顶部设置1000mm×1000mm的冠梁,配筋率为0.8%。

-墙体底部设置1000mm×1000mm的承台,配筋率为0.8%。

3.内支撑:

-采用钢管支撑,直径600mm,壁厚10mm。

-支撑间距为2m,沿基坑周边均匀布置。

-支撑与墙体连接采用焊接,确保连接牢固。

4.排水措施:

-在地下连续墙内侧设置排水沟,采用100mm×200mm的排水沟,坡度1%。

-在排水沟内设置排水泵,及时排除基坑内的积水。

5.监测系统:

-建立监测系统,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墙体变形、支撑轴力等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确保基坑安全。

五、施工步骤

1.前期准备:

-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人员安排、材料设备等。

-完成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

2.土方开挖:

-采用机械开挖,分层开挖,每层厚度不超过2m。

-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排水,确保基坑内无积水。

3.地下连续墙施工:

-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孔径1500mm,孔深8m。

-钻孔完成后,下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完成冠梁和承台施工。

4.内支撑施工:

-采用吊车将钢管支撑吊装至指定位置。

-使用焊接设备将支撑与墙体连接牢固。

5.监测与调整:

-持续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支护结构。

-确保基坑安全稳定。

六、注意事项

1.施工安全:严格执行施工安全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可靠。

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七、结论

本基坑支护方案充分考虑了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了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优化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基坑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第2篇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某城市繁华地段,拟建一栋高层住宅楼。基坑深度约6米,长60米,宽40米。由于周边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地下水位较高,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及周围环境稳定,特制定此基坑支护方案。

二、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1.表层为杂填土,厚度约1.5米;

2.填土下为粉质黏土,厚度约2.5米;

3.粉质黏土下为砂质粉土,厚度约3米;

4.砂质粉土下为粉土,厚度约4米;

5.粉土下为砾石层,厚度约3米。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质粉土层,水位埋深约2米。

三、支护方案设计原则

1.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防止基坑坍塌、滑坡等事故发生;

2.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噪音、粉尘等污染;

3.经济合理,施工便捷,便于维护;

4.适应性强,能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变化。

四、支护方案

1.支护结构形式

根据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本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形式。

2.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墙厚800mm,墙深6米,间距1.5米。墙顶设置排水沟,墙底设置排水孔,以便排除地下水。

3.内支撑

内支撑采用φ600mm的钢管,间距1.5米,共设置4道支撑。支撑与地下连续墙连接牢固,确保支撑体系稳定。

4.防水措施

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确保成墙质量。墙顶设置排水沟,墙底设置排水孔,以排除地下水。同时,在地下连续墙内侧设置防水层,防止地下水渗透。

5.施工顺序

(1)先进行地下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