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解(七).docx
文件大小:18.0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3
总字数:约1.6千字
文档摘要

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及解析(七)

真题是网上收集的,都是考生靠回忆整理出来的,大体的题意和真题基本上一致,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可能会和真题有出入。参考答案是本人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经验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甚至和评分标准有较大出入。以上请悉知!

西南地区某高硫油气田项目组成包括40口油井、2座转油站、1座联合站以及110km的集输管线。管线穿越工程包括两处隧道,隧道长均为1.5km,高和宽均为2.5m;管道施工带宽度14m,管道敷设包括施工带清理、挖沟、下管覆土和地表恢复,管道中心线两侧5m内可恢复种植农作物或草本植物。

油田生产过程为:油井采出液和伴生气经管道输送到转油站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出的伴生气和采出液分别经管道输送到联合站,在联合站内进行采出液脱硫、脱水处理和伴生气脱硫处理等。

油气田开发区域内分布低山浅丘、中山丘陵区、台地和平坝,管道穿越的山区以林地为主,无珍稀濒危物种,乔木植被包括柏木+麻栎+黄荆+岩花海桐群落和马尾松-短柄枹栎群落,灌木植被包括黄荆、马桑、矮黄栌群落,草本植被由毛莨科、伞形科的植物构成,隧道段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发育地层为白垩系红色砂岩,厚100m,下伏侏罗系泥质页岩,表层红色砂岩风化程度一般,浅层风化裂隙水埋深1m~3m。隧道从泥质页岩中穿越,隧道顶部距山顶埋深230米,穿越的泥质页岩层与上部地下水层水力联系很弱。山区段管道施工带临时占地采用种植当地植物恢复植被。在2个隧道进口附近低洼草地各设置1处渣场,渣场弃渣量分别为9875m3和7850m3,渣场建挡渣墙。

联合站脱硫系统设计规模为70万m3/d,包括采出液脱硫和伴生气脱硫两部分,设备有采出液脱硫塔、伴生气脱硫塔、真空过滤器、常压滤液罐、轻烃闪蒸罐及火炬等。采出液脱硫塔脱出的含硫化氢气体与伴生气混合后进入伴生气双塔脱硫装置,经吸收、氧化处理后,塔底产物(液硫)进入真空过滤器直接生成含水率为30%的硫磺,塔顶气再经脱烃脱水处理后成为天然气产品,无尾气放空,进站采出液和伴生气中总硫量为8287t/a,脱硫系统硫磺产量2896t/a,净化天然气(含硫≤20mg/m3),产量1.015亿m3/a。

联合站设2台采出液脱水沉降罐、3台脱出水污水沉降罐。脱出硫化氢后的采出液经脱水沉降罐处理后得到原油产品(含硫量0.53%),原油年产量100万t,送油罐区储存,脱出水经污水沉降罐处理后送注水站回注。

常压滤液罐、轻烃闪蒸罐、各类沉降罐及原油储罐有逸散气体排放。

问题:

1、说明山区段管道施工对植被的影响并给出恢复种植的植物种类。

影响:

(1)压占乔木植被、灌木植被、草本植被生境,导致乔木植被、灌木植被、草本植被受损失。

(2)管道中心线两侧5米范围内不能种植乔木和灌木植被,导致区域植物种群结构和景观发生变化。

恢复种植物种:

(1)管道中心线两侧5米范围内种植毛莨科、伞形科等当地乡土草本植物。

(2)管道中心线两侧5米范围外可种植柏木、麻栎、黄荆、岩花海桐、马尾松、黄荆、马桑、矮黄栌等植物。

2、隧道段施工对隧道上方植被是否造成影响?说明理由。

不会造成影响。

理由:隧道上方地下水埋深1~3米,隧道距山地埋深230米,隧道远离山顶植被,且隧道与上方地下水层水力联系很弱。

3、隧道弃渣场应补充哪些生态保护措施?说明理由。

(1)弃渣场启用前对可利用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堆放。弃渣场封场后可用于表土覆盖,以便恢复植被和景观。

(2)弃渣场设置排水系统,防治水土流失。

4、指出联合站无组织排放源和污染因子。

无组织排放源:常压滤液罐、轻烃闪蒸罐、各类沉降罐及原油储罐。

污染因子:非甲烷总烃、硫化氢。

5、本项目给出的信息是否满足联合站硫平衡分析的要求?说明理由。

不满足。

理由:只给出了投入方总硫量,输出方还缺少无组织废气、污水中的含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