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安钟楼是中国古代保存最完整、形制最大的钟楼之一,它见证了西安由封建时代
的军事重镇向近代化城市的转型。除了基础的报时功能外,西安钟楼还可用于瞭望、预
警敌情,并与四座城楼上的防务力量形成联动。民国时期,随着西安工商业的发展,钟
楼的社会功能逐渐增强,并一度成为商业贸易的集散地和市民交往的公共空间。改革开
放后,世纪金花、开元商城等百货公司的加入使西安钟楼商圈鼎沸一时。然而,随着城
市新兴城区和众多区域性商圈的崛起,钟楼所在的旧城区发展渐落下风,曾经的“西北
第一商圈”貌似已开始了谢幕表演,但城市文旅的兴盛和新技术的发展又使钟楼这一地
理空间再次活跃。随着西安作为“网红城市”的崛起,西安钟楼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来
此地打卡,作为网红景观的钟楼对塑造城市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历史建筑和
文化遗产的西安钟楼还是承载城市记忆和传承历史文明的媒介。
一直以来,传统传播学的研究长期集中于内容、文本等表征性层面,对物质及媒介
本身关注不足。伴随着“物质性转向”“空间转向”等学术思潮的影响,以往很多不被
看作媒介的事物重新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建筑即媒介”就是当前学界对建筑物传播
属性的确认。建筑不仅在物质功能层面维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关系和意义建构方
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美国传播学者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就从“在世存有”的层面论
述了钟楼、塔楼这类建筑何以成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环境媒介。西安钟楼作为古代城市
遗留下来的地标性建筑,正是一个典型的集物质性、关系性和象征性于一体的传播媒介。
因此,本文以西安钟楼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实体建筑和物理空间的钟楼,在历史
的长河中何以成为“媒介”并如何发挥其传播功能?在历史变迁中,钟楼的角色和意义
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将钟楼作为媒介来研究,不仅能挖掘西安钟楼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而且能拓展我们对“媒介”“传播”等传播学核心概念的多维理解。
论文首先从钟楼文化概述谈起,溯源了城市钟楼的发展历史与基本功能,并详细梳
理了西安钟楼百年的变迁史。第二章从物质实体的层面探讨了作为基础设施的西安钟楼
如何组织并维持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从而在“存有”层面发挥基础性媒介的作用。随
着西式钟表的流行和古都西安的近代化转型,西安钟楼的基础设施特性逐渐消失,其空
间属性却进一步凸显,并对城市空间的再造和市民的交往互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论
I
文的第三章从空间媒介的视角探究钟楼的媒介属性和传播内涵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
复杂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旅游业的发达,西安逐渐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
的城市文化景观和文化遗产。因此论文的第四章探索了西安钟楼如何在媒介再现、网红
打卡、城市灯光秀等影像实践中传播城市形象,以及在面临数字媒介消解钟楼物质性和
象征性意义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技术性力量更好地发挥钟楼传承历史文明的作用。
关键词:西安钟楼,媒介,空间,意义,传承
I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绪论1
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1
2.文献综述2
2.1钟楼相关研究2
2.1.1关于城市地标建筑的研究2
2.1.2关于西安钟楼的研究3
2.2传播学研究的“媒介转向”4
2.3媒介地理学视野下的媒介、空间与地方7
3.研究方法10
4.创新点10
第一章钟楼文化概述12
1.1古钟分类与钟楼的产生12
1.1.1宫廷乐钟12
1.1.2寺院佛钟、朝钟与更钟13
1.1.3钟楼的产生14
1.2钟楼功能概述15
1.2.1钟鸣调控日常生活15
1.2.2瞭望警众功能16
1.2.3象征功能:辞旧迎新与现代性标识17
1.3西安钟楼的前世今生18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