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人类最早在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2)社会分工的发展
①生产力发展,推动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发展。
②农业发展使农业和手工业出现分工,进而推动早期商业出现。
③脑力劳动者出现: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④农耕生产也推动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文明产生的标志
(1)阶级的出现: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进而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分化。
(2)国家开始形成: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发展,推动了政府、军队、监狱等强制机关的出现,国家开始形成。
(3)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概念阐释〕
文化、文明
(1)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特指精神财富。
(2)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以阶级、国家、文字和城市等出现为标志。
[特别提示]国家与氏族社会的区别
(1)国家管理下的居民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氏族制度下的居民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的。
(2)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已不再实行原始的民主,而是使用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关。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2.原因:受生产力水平和交通条件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
3.表现
文明
条件
文明发展历程
政治统治
文化成就
古巴
比伦
文明
西亚的两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
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②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权威
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③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古埃
及文
明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发展,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
交通条件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①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使用象形文字
②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三季
③修筑金字塔
④发明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古代
印度
文明
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随着铁器时代来临,生产工具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开发
公元前3千纪诞生;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①公元前6世纪,佛教兴起,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③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古希
腊文
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
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①文学: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喜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拓展]
1.古印度种姓制度下的等级划分
等级
特点
第一等级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第二等级
刹帝利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第三等级
吠舍
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第四等级
首陀罗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种姓之外,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贱民)
2.雅典民主政治的优点与局限性
(1)优点: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2)局限性: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拓展]世界古代文明多元性的原因
(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不同是世界古代文明多元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