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原平市辅警考试试卷真题.docx
文件大小:24.77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3
总字数:约6.72千字
文档摘要

收集版

—PAGE1—

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2025原平市辅警考试

试卷真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其所在的单位

B.行为人

C.行为人或者监护人

D.监护人

【答案】:C

2.手势联络中,“手枪”的表示是()。

A.拇指做扣扳机状

B.曲臂,伸出拇指与中指成“八”字,食指向上

C.伸出拇指与中指成“八”字,指向前方

D.用食指指向手中的手枪

【答案】:B

3.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A.3日

B.7日

C.5日

D.10日

【答案】:B

4.李某与赵某发生矛盾,各纠集数人在中心广场斗殴,造成斗殴人员轻微伤。下列关于案件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寻衅滋事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B.以聚众斗殴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C.以故意伤害罪予以刑事处罚

D.以结伙斗殴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答案】:A

5.2021年1月8日,某市一女孩投江轻生时被群众发现并报警,处警民警及时赶到现场,纵身一跃跳入激流中,拼命救助女孩,不幸牺牲。几天后遗体才被发现,人民群众纷纷自发缅怀英雄警察。当地公安部门决定,将他的警号0×5229作为光荣警号永久封存。该民警的事迹最能体现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中的是()。

A.情系民生

B.甘于奉献

C.爱岗敬业

D.崇尚荣誉

【答案】:B

6.未经许可,擅自经营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由公安机关许可的行业的,公安机关应当()。

A.予以警告

B.予以撤销

C.予以取缔

D.予以吊销许可证

【答案】:C

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其中阻碍()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A.人民警察

B.急救人员

C.国家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

D.消防人员

【答案】:A

8.黄某是某宾馆的前台服务员,负责登记住宿旅客信息。下列行为中,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按规定登记住宿旅客信息的是()。

A.旅客甲和朋友一起3人入住该店,黄某只登记了甲的身份信息

B.旅客丙入住该店,刚好电脑出了故障,黄某只在纸质台账登记了丙的信息

C.旅客丁入住该店,黄某只是在纸质台账里登记了丁的信息,未上传电脑里的旅馆业信息平台

D.旅客乙入住该店,出示他人身份证,黄某未予以核实就进行了登记

【答案】:B

9.当被盘查对象没有攻击动作但试图靠近你时,下列处置正确的是()。

A.立掌阻止并击打

B.使用切别摔技术

C.使用警棍上步击打

D.后撤并警告

【答案】:D

10.辅警一年内旷工累计超过()天,予以解聘或退回派遣机构

A.60

B.30

C.45

D.15

【答案】:B

11.辅警若连续工龄已满20年,停工治疗8个月期间的病假工资应按本人工资的()发给。

A.0.7

B.0.6

C.0.65

D.0.75

【答案】:A

12.()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B.醉酒的人

C.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

D.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答案】:D

1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在公共场所停放尸体或者因停放尸体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公安机关应当先()。

A.劝阻

B.行政拘留

C.警告

D.罚款

【答案】:A

14.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对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

A.刑事处罚

B.行政处罚

C.经济处罚

D.管制

【答案】:B

15.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紧急情形,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武器的是()

A.侮辱妇女

B.结伙斗殴

C.寻衅滋事

D.结伙抢劫

【答案】:D

16.下列选项中,()不是问责的种类

A.谈话告诫

B.警告

C.处分

D.留用察看

【答案】:C

1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阻碍()依法执行职务的,应从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A.人民警察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行政机关人员

D.政府工作人员

【答案】:A

18.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有下列()情形的,应予立案追诉。

A.隐匿财产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

B.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价值10万元以上的

C.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10万元以上的

D.对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