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动物性食品检验练习题+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原子吸收光谱是()。
A、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时对光的选择吸收产生的
B、基态原子吸收了特征辐射跃迁到激发态后又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
C、分子的电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
D、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即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选项A描述的是分子吸收光谱;选项B不是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直接过程;选项C是分子吸收光谱的原理。
2.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越小越好
B、等于零
C、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D、略大于允许误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误差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B]选项等于零错误;误差越小越好,但不能无限制地小,所以[A]选项表述不准确;也不能略大于允许误差,[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C]。
3.对于含有较多挥发性物质的水分测定,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折光法
B、干燥法
C、卡尔·费休法
D、蒸馏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蒸馏法适用于含有较多挥发性物质的水分测定。干燥法一般用于不含或含挥发性物质较少的样品;折光法主要用于测定某些溶液的浓度等;卡尔·费休法常用于测定微量水分。所以对于含有较多挥发性物质的水分测定应采用蒸馏法。
4.()灰分测定的主要设备
A、恒温箱
B、水浴锅
C、马弗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灰分测定通常需要使用马弗炉来高温灼烧样品,以将其中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剩下的无机物即为灰分。恒温箱主要用于保持一定的温度环境,一般不用于灰分测定;水浴锅主要用于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加热等操作,也不是灰分测定的主要设备。
5.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A、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B、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
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原子化器的功能就是提供能量,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由化合物状态转变为原子状态,即基态原子。只有基态原子才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进行定量分析。激发态原子是在原子吸收特定能量后形成的,不是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转化为中性分子和离子也不符合原子化器的功能。
6.甲基化-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在碱性、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分别呈什么颜色
A、绿色、灰色、红色
B、绿色、红色、紫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蓝色、灰色、红色
正确答案:A
7.测定食品中水分时,常压干燥法的干燥温度为。
A、95°C~105°C
B、110°C~120°C
C、101°C~105°C
D、85°C~95°C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常压干燥法测定食品中水分时,干燥温度一般为101°C~105°C,在此温度下水分能较稳定地被烘干,同时可避免样品中其他成分过度分解或挥发等影响测定结果。
8.样品烘干后,正确的操作是
A、从烘箱内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
B、迅速从烘箱中取出称重
C、从烘箱内取出,放在室内冷却后称重
D、在烘箱内自然冷却后称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烘箱内烘干后的样品温度较高,若放在室内冷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测量误差。在烘箱内自然冷却也可能因烘箱内湿度变化等因素影响样品质量。迅速从烘箱中取出称重,样品温度高且可能吸附水分,同样会影响测量结果。而放在干燥器内冷却,干燥器能保持内部干燥环境,可避免样品吸收水分,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称量结果。
9.测定食品中的灰分时,恒重是指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
A、0.2mg
B、0.3mg
C、0.5mg
D、2mg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恒重是指前后两次称量之差不超过规定的允许差,一般食品中灰分测定时恒重要求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10.灰化完毕后(),用预热后的坩埚钳取出坩埚,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A、立即打开炉门
B、立即打开炉门,待炉温降到200C左右
C、待炉温降到200C左右,打开炉门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灰化完毕后,需待炉温降到200°C左右再打开炉门,这样可避免因温度骤变对坩埚造成损坏,之后用预热后的坩埚钳取出坩埚,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11.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镧溶液的作用是()。
A、减少背景
B、做消电离剂
C、作为释放剂
D、提高火焰温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镧溶液作为释放剂,能与干扰物质如磷酸根等生成更稳定的化合物,从而使钙从与这些干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