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激励理论之挫折理论与管理.ppt
文件大小:1.08 M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3
总字数:约2.5千字
文档摘要

第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挫折的概念当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在环境中遇到阻挠和干扰,致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使的情绪状态。挫折产生的条件:1、有行为的动机和明确的行动目标;2、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行动;3、有挫折的情境发生;4、对阻挠和干扰必须有所知觉;5、有对挫折的知觉与情绪体验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第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心理困扰高发人群:1、儿童、青少年、学生—父母离异;学习压力大;高考、中考、考研落榜……2、大学生—“大一综合症”;贫困生、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大;恋爱;毕业前求职被拒……3、为情感和婚姻所累的成年人—被恋情所困扰的年轻人;被婚外恋所困扰的中年人;离婚者;再婚者;进退两难的独身者、丁克家庭;不能生育的夫妻;长期异地分居的家庭留守人员…….第3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身处激烈竞争的职业人—人际关系紧张;职业“枯竭”……5、社会弱势群体—下岗或失业者;老年人;农民工;农民……6、多元文化冲突的“边际人”—处于两种社会形态转折期的“过渡人”;两种文化接壤处的“边缘人”……第4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挫折产生的原因1、外在原因(客观原因):(1)自然物理环境因素: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的灾害或受物理因素的限制而使个体的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2)社会环境因素: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人为因素的限制而使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第5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内在因素(主观原因,亦称个人起因的挫折:(1)个人生理和心理条件指个人具有的智力、能力、容貌、身材及健康状况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或疾病带来的限制。第6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动机冲突①趋向—趋向型冲突(双趋冲突),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面对两个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目标物,而且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放弃另一个。②回避—回避型冲突(双避冲突),指个体在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两种事物之间要回避一个,趋近一个时所产生的冲突。第7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趋向—回避型冲突(趋避冲突),指在某一个目标物对个体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在个体内心形成既好之又恶之的矛盾心理。④双重趋向-回避型冲突,是两种趋向-回避型冲突混合的一种复杂的模式。3、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8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影响挫折感的因素1、动机的重要性--动机与主体的利害关系的大小2、目标的期望值--主体希望从目标的达成获得需要的程度3付出的代价--为争取目标的达成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的大小4、心理的准备性--指主体心理上对挫折事先的准备程度5、挫折的容忍力--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即遇到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挫折容忍力的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3)社会经验因素(4)对挫折的知觉判断因素第9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挫折后的行为反应(一)挫折后的立即反应1、对抗行为。是指个体受到挫折后产生的强反抗行为(或称攻击性行为)。(1)直接对抗(直接攻击)(2)间接对抗(转向攻击)2、冷漠3、逃避现实4、退化。有时可称为“倒退”或“回归”。当一个人受挫折后,会表现出一种与自己的年龄、身分很不相称的幼稚行为。5、坚持行为第10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挫折后的持续影响1、焦虑反应的产生。2、自卑感的产生。3、绩效的降低。第1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主体在自我意识的调节下,为了避免或减轻挫折所带来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异常变化,逐渐学会某些适应挫折情境的方式,以防御自我受到挫折的困扰和侵害。精神分析学家将此称为“精神防御机制”(方式)。(一)合理化作用(文饰作用)人们在受到挫折后,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为自己的失败辩解。第1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个人好恶。当个体行为违背了自己的愿望时,便以自己的好恶为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维护个人自尊心的目的。2、推诿。把自己所做的错事或不良表现诿过于他人。3、实际需要。有时将个人不合理的行为,尽量解释为客观上的需要,目的在于使别人觉得自己有“不得不”的苦衷,这样既可获得别人的谅解,又可保持自己的尊严。4、援例。即引用典故成例来佐证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以减轻自己因为过失而造成的负疚感。第13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替代作用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