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涉外礼仪Jiàoshīshèwàilǐyí第十一章
目录CONTENTS第一节涉外礼仪概述第二节涉外常见礼仪0102
学习目标123初步掌握涉外交往礼仪的概念和原则;熟悉涉外迎送礼仪的基本要求;能够正确遵守涉外会见与会谈礼仪中的各项规范。学习目标
01涉外礼仪概述Shèwàilǐyígàishù
“·所谓涉外礼仪,就是指在对外交往、涉外(外事)工作中所涉及的礼仪活动及各种礼节、仪式的规范化做法。就是说,涉及对外交往的工作必须根据本国的对外方针政策来组织安排,这种组织安排不仅要有对外宾表示尊重、友好的各种惯用礼宾形式,而且还要有各种符合国际惯例的礼节和仪式。一、涉外交往的含义和特征1.涉外礼仪的含义
一、涉外交往的含义和特征高度的政治性和政策性明显的固定性和变通性涉外礼仪活动和交际活动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从根本上说,涉外工作是为本国的对外政策服务的,具有较高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在对外活动中,应充分体现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本着有针对性、重实效的原则,在接待工作中自觉遵守外事纪律,在国际交往中贯彻国与国之间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维护本国尊严,又要尊重他国尊严。一方面,国际交往中的许多礼宾活动都有固定的仪式、礼节和国际惯例,这是世界各国在长期交往中不断努力与完善的结果;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由于历史传统、语言文字、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的不同而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礼仪礼节,但在相互交往中,各国应相互尊重,如遇特殊情况,也应做相应的变通和灵活的处理。显著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由于各民族在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了其礼仪规范也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区,由于生存环境、文化氛围的不同,具体的礼仪规范也千差万别。这种差异性导致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仪理论和规范。2.涉外礼仪的特征
二、涉外礼仪基本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速,我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内,都有机会参与各种形式的涉外活动,一方面在国内接待外国客人,另一方面还到国外去参观、访问、学习、旅游。在各种涉外场合,我国的广大教师仍须处处严于律己,并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教师参与涉外活动时,必须与世界各国的朋友们平等共处,和睦相待,互相尊重,并表现得举止有度,不卑不亢。“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就涉外场合而言,可谓恰如其分。·我国基层公务员时常会以其官方的身份参加涉外交往。所谓外事礼仪,指的就是我国基层公务员正式代表政府参与涉外交往时所须遵守的基本礼仪规范。倘若打一个较为形象的比方,外事礼仪实际上就是我国基层公务员在国际社会时必须遵守的国际“交通规则”。正因为如此,基层公务员对其只宜遵守,而不能去讲任何附加条件。
“·1.热情有度教师直接同外国友人进行交际应酬时,务必要做到热情有度,即对待对方既要表现得热情友好,又要具体把握好对待对方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切勿使自己对待对方的热情友好超出了对方所能接受的界限,进而令对方感到不快,甚至为对方平添了麻烦。二、涉外礼仪基本要求(一)依国际惯例
(一)依国际惯例关心有度批评有度与中国人彼此之间所倡导的“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有别,外国人大都崇尚个性独立,以我为尊,绝对自由。因此,外国人一般都不希望外人对其过于关心,否则便会视之为碍手碍脚,多管闲事。外国人大都讲究独善其身,反对外人干涉自己的私生活。加之各国习俗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判断便大相径庭,所以在涉外活动中没有必要对外国人的所作所为加以判断,并当面指出其对错。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人身安全,不触犯法律,不有悖伦理道德,不有辱我方的国格人格,一般均可听其自便。交往有度由其强调个人自由所决定,外国人大都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惯于与交往对象走动过勤、过多。在涉及钱财之时,尤其讲究划清界限,即便家人、至交也概莫能外。这便是其所谓交往有度之中的“度”。1.热情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不问收入支出。收入与支出问题,实际上与个人的能力相关,并事关个人颜面。交谈时一旦涉及此点,便让交谈之人没有平等与尊严可言。·不问年龄大小。在国际社会里,人们普遍将本人的年龄视为“核心机密”,并且讳言年老。西方的白领丽人们特别讲究这一点。·不问恋爱婚姻。谈论婚恋问题,在国外不仅被视为无聊,而且还有可能被视为成心令人难堪,或是对交谈对象进行“性骚扰”。·不问身体健康。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与健康状况,均为其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资本”,所以轻易不会将其实情告之于人。·不问家庭住址。家庭被外国人看作私人领地,故此对外绝不公开。即便私宅电话的号码也通常不会对外界公开。·不问个人经历。外国人主张“英雄莫问出处”,反之则往往会被看作居心不良,或少调失教。·不问信仰政见。在国际社会里,国与国、人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