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中小学《暑假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3份).docx
文件大小:20.25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3
总字数:约6.59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暑假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夏荫垂绦,蝉韵初啼。少年执笔如刃,即将劈开中考的星河长卷;九载寒窗淬火,终将铸就青春第一场大考的华章。值此中考决胜之际,学校谨向逐梦的莘莘学子与躬耕守望的家长们,致以最深挚的礼赞与最热切的期许!为确保孩子们心无旁骛地完成人生这一重要检阅,并在卸下重担后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的假期,我们诚邀诸位家长共执护航之楫,谨守以下安全要义,同筑成长之盾。

一、自我安全意识

01营造和谐氛围,守护身心健康中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的比拼。作为家长,您的情绪会深刻影响孩子的状态。建议您保持平和心态,多倾听、少施压,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与情绪波动。鼓励孩子通过适当运动、静听音乐等方式舒缓压力,也可以陪孩子聊聊天,散散步,减缓孩子的焦虑,以积极乐观的姿态迎接挑战。

02严守诚信底线,共护考试公平诚信应考是每位考生的责任,也是家庭正确教育观的体现。请您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诚信参考,配合安检流程,遵守考场规则,杜绝侥幸心理,特别注意不要在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

03做好考试准备,当好贴心后援。饮食上,避免辛辣和刺激、易过敏食物;作息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及适当的运动,劳逸结合。注意中考的考试时间安排与具体科目设置,请务必提醒孩子核对准考证上的科目时间,提前规划赴考路线、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以从容的心态奔赴考场。

04增强安全意识,警惕各类骗局。中考结束后,各类招生诈骗可能增多,请务必注意:通过正规平台(教育局官网)填报志愿,不轻信“内部指标”“保录取”等虚假宣传;学费需通过学校或官方平台缴纳,不向个人账户转账;不泄露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谨防电信诈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注意提防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网络等骗取钱财;不要随意结交网友,不随意泄露自己、家人、亲戚朋友的个人信息。

家校交接,平安归航请家长与学子共同遵循学校离校时间安排,于指定日期准时办理离校手续。离校当日,家长需亲至校园与班主任完成交接仪式,确认孩子已安全返家。此举不仅是对孩子平安归途的郑重承诺,更是家校共育的温暖闭环。建议家长提前与孩子约定到家报备方式(如短信、电话或视频),让班主任第一时间获悉孩子平安抵达的讯息,共同织就一张守护平安的温情之网。

文明离校,礼别校园离校期间,请严格恪守学校规章制度,于规定时段内高效完成离校流程。离校前,请与孩子共同完成以下文明之约:守护公物:教室桌椅、宿舍床铺、教学设备皆为校园记忆的载体,请勿刻画、损坏,让美好回忆永驻;净室归校:清扫教室、整理宿舍,将书籍摆放归位、垃圾分类处理,让离别后的空间如初见般整洁;谨守秩序:离校途中不喧哗、不奔跑,不向窗外抛洒杂物(纸张、书本、包装袋等),以文明举止为校园生活画上优雅句点;慎独慎行:不与低年级同学私下聚集告别,避免因情绪波动引发矛盾冲突,用微笑与挥手代替冗长的告别,让离别成为成长的注脚。

拒绝诱惑,自律护航毕业季是青春的里程碑,但安全与健康永远是前行的基石。请家长与孩子共同承诺:远离喧嚣:不组织、不参与毕业聚会,避免因人群聚集引发安全隐患;严守场所:拒绝出入KTV、酒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场所,不涉足任何可能影响身心健康的娱乐环境;自律生活:不吸烟、不饮酒,更不酗酒滋事,以清醒的头脑迎接人生新篇章;夜寝归家: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夜不归宿、不擅自留宿他人,让安全成为青春最坚实的底色。

二、暑期安全注意事项

01守护心灵晴空:考后心态调适指南中考落幕,无论结果如何,家长需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成为孩子心灵的定海神针。建议每日预留专属心灵对话时间,通过散步、煮茶等日常场景,观察孩子情绪波动。当孩子陷入焦虑时,可引导其参与公益活动、学习新技能,将注意力转向人生下一站的规划。用你的人生剧本由自己执笔等话语,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发展方向,让理解与鼓励成为照亮前路的星光。

02张弛有度:假期健康生活守则结束了中考,许多孩子通宵上网,不分昼夜地疯玩、追剧、通宵达旦地打游戏等,这些不合理的生活状态,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建议家长多参与孩子的假期计划安排,多关心多陪伴,督促孩子不要过多沉迷网络,不要过度放纵自己。

03舌尖上的安全:饮食健康红绿灯不饮生水,不暴饮暴食,不吃路边摊等“三无”食品,少吃零食,不食用野生菌、野菜,不食用不明食物,不食用陌生人提供的饮品、食物。

04生命之舟:防溺水安全必修课中考过后,气温较高,每年都会发生学生溺水悲剧。家长要切实教育监护好孩子,做到“六不两会”,即不私自下水游泳或到水边玩耍嬉戏,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发现险情时,会互相提醒、劝止、报告,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提醒孩子,如果想游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