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PAGE1
硬件设计与开发
在上一节中,我们讨论了PIC18系列单片机的基本架构和特性。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硬件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内容。硬件设计是构建嵌入式系统的基础,它包括了电路设计、电源管理、时钟配置、外设接口等多个方面。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并提供具体的实例和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电路设计
1.基本电路设计
PIC18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电路设计包括了最小系统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以下是这些电路的设计要点:
1.1最小系统电路
最小系统电路是单片机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电路。它包括了电源、复位、时钟和编程接口。
//示例:最小系统电路的初始化代码
voidsetup_minimal_system(){
//配置引脚为输入或输出
TRISA=0x00;//将PORTA配置为输出
TRISB=0xFF;//将PORTB配置为输入
//配置输出引脚的初始状态
PORTA=0x00;//将PORTA所有引脚设置为低电平
PORTB=0x00;//将PORTB所有引脚设置为低电平
//配置复位
RCON=0x00;//复位控制寄存器
//配置时钟
OSCCON=0x70;//设置内部振荡器为4MHz
}
1.2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是确保单片机稳定工作的关键部分。PIC18系列单片机通常使用3.3V或5V供电。设计时需要注意电源滤波和稳压。
//示例:电源管理代码
voidsetup_power_management(){
//配置低电压检测
LVDCON=0x00;//关闭低电压检测
//配置看门狗定时器
WDTCON=0x00;//关闭看门狗定时器
}
1.3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用于在系统启动或异常情况下使单片机恢复正常工作。复位电路通常包括复位按钮和电容滤波。
//示例:复位配置代码
voidsetup_reset(){
//配置复位引脚
RCON=0x00;//复位控制寄存器
//配置复位原因
if(RCONbitsPOR){
//上电复位
}elseif(RCONbitsBOR){
//欠压复位
}elseif(RCONbitsIDLE){
//空闲复位
}elseif(RCONbitsSLEEP){
//睡眠复位
}elseif(RCONbitsWDT){
//看门狗复位
}elseif(RCONbitsSWDTEN){
//软件看门狗复位
}
}
1.4时钟电路
时钟电路为单片机提供时钟信号。PIC18系列单片机支持多种时钟源,包括内部振荡器和外部晶振。
//示例:配置外部晶振
voidsetup_external_clock(){
//配置外部晶振
OSCCON=0x00;//设置振荡器控制寄存器
OSCTUNE=0x00;//设置振荡器调谐寄存器
OSCSTAT=0x00;//设置振荡器状态寄存器
//选择外部晶振作为时钟源
OSCTUNEbitsPLLEN=1;//使能PLL
OSCTUNEbitsTUN=0x00;//调谐值为0
//等待外部时钟源稳定
while(!OSCSTATbitsHFIOF){
//等待外部时钟源稳定
}
}
电源管理
2.电源管理技术
电源管理是嵌入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耗。PIC18系列单片机提供了多种电源管理功能,包括低功耗模式、电压检测和brown-outreset(BOR)。
2.1低功耗模式
PIC18系列单片机支持多种低功耗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睡眠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功耗,延长电池寿命。
//示例:配置低功耗模式
voidsetup_low_power_mode(){
//配置空闲模式
SLEEP();//进入空闲模式
//配置睡眠模式
SLEEP();//进入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