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种内与钟间关系.ppt
文件大小:5.96 MB
总页数:6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3
总字数:约5.72千字
文档摘要

②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态系统的发育和进化过程中,负相互作用趋向于减少,而正相互作用趋向于增加,从而加强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的存活。第30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竞争(Competion):1.种间竞争是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第31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竞争的类型及一般特征:⑴种间竞争有两种形式:资源利用型竞争和干扰型竞争:①资源利用型竞争:两物种之间没有直接干涉,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或生长的间接影响。如Gause实验(P101:图5-6)。第32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3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干扰型竞争或相互干涉性竞争:一种生物借助行为直接排挤另一种生物使其得不到资源,就属于相互干扰性竞争,其竞争关系表现的非常明显。如他感作用。第34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⑵竞争的共同特征:①不对称性: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指对竞争各方影响的大小和后果不同。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第35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高斯假说—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要想生存必须发生生态位分化。第36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竞争模型:Lotka—Volterra模型⑴模型假设:两个物种单独存在时呈Logistic增长模型。增加了两个竞争系数α、β,也为常数(α为物种2对物种1产生的竞争抑制效应,表示每一个物种2个体所占空间相当于α个物种1个体;β为物种1对物种2产生的竞争抑制效应。)第37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⑵竞争的数学模型物种1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为:物种2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为:第38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⑶模型行为从理论上讲:两物种竞争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三种:物种1被排斥,物种2获胜;物种2被排斥,物种1获胜;物种1与物种2共存。(如果物种甲对物种乙的抑制效应强,那么物种甲将取胜,反之,物种乙将取胜)第39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直观图解方法:①物种1、2的平衡线:第40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则有Ⅰ.物种甲的平衡条件:;最极端的两种平衡:N1=K1,N2=0;由N1=0,N2=K1/α第41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Ⅱ.物种乙的平衡条件:;最极端的两种平衡:由N2=0N1=K2/β;由N1=0N2=K2第42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将Ⅰ、Ⅱ图叠合出现四种结局,取决于K1、K2、K1/α、k2/β值的相对大小。第43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图(a)显示出当K1K2/β和k1/αk2时,物种1对物种2产生竞争排斥,物种1取胜。图b,当上面的两个不等式反过来时,物种2将会排斥物种1,物种2取胜。如图(d)所示的关系中,要么物种间的相互排斥取决于起始条件,要么取决于具有不稳定平衡特性的50:50混生种群的偶然扰动:k2k1/α和k1k2/β。将这两个不等式倒过来就会产生一个具有稳定平衡的混生种群,即为两条等斜线的交点,如图(c)所示。第44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生态位理论⑴生态位(niche)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美国学者J.Grinell(1917)最早使用生态位的概念,认为“生态位是用以划分环境的空间单位和一个种在环境中的地位”,强调空间生态位(spatialniche)的概念。英国生态学家C.Elton(1927)认为生态位是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与功能作用,强调物种与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即营养生态位(trophicniche)第45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种内与种间关系的类型:1、种内关系:即同种个体间的生物关系。植物种群包括密度效应和集群。动物种群包括领域性、社会等级、婚配制度、集群和分散。2、种间关系:即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