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逐步把人们带入到数字信息时代,与此同时,
也改变了人们开展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研究的模式。此前,自然科学各学科通常将其研究手段
区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计算机的发展,数值模拟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于理论和实
验研究之外的全新手段,它可以用来解决理论和实验研究尚不能解决的许多复杂的实际问
题。计算热物理作为热科学的这样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是热物理、数值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
叉结合的产物,它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设备,采用离散化数值方法,对各种热物理问题进行
数值模拟研究,以解决热科学中各种实际问题,揭示新的物理现象,开拓新的研究方向。计
算热物理是一门有无限生命力的边缘科学。
1.1热物理问题数值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一门学科的诞生,首先在于客观需求。热物理研究与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相关的物
理问题。控制热物理过程的方程基本上是非线性的,有的还具有复杂的边界条件,解析求解
通常不可能。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应用数学家提出了用差分离散方法和代数方程的迭代解
法来求解偏微分方程问题,并随后从理论上提出了差分方法的收敛性,使得对差分离散方法
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当时计算工具落后,热物理中即使一些相当简单的流动和
换热问题,数值方法求解仍需要很长的时间,且难以达到满意的近似要求。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才使这种需求变成可能。随着高速度、大容量、多功
能的计算机制成并广泛投入使用,为计算热物理的形成准备了条件。作为一门学科,至今,
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
(1)初创奠基期(1946-1974年)
计算机问世后,大量的数值算法,如有限差分方法中的算术平均格式、交替方向隐式
格式、多维分裂格式等相继提出。数值算法的理论研究,如格式的相容性、收敛性和稳定性
分析,都取得重要进展。世界上第一本大量介绍计算流体和计算传热学的杂志——《Journal
ofComputationalPhysics》于1966年创办。一些耦合非线性问题的具体解法也有突破:1965
年美国科学家Harlow和Welch提出了交错网格的思想,有效解决了速度、压力存放在同一
网格上时计算可能出现的两者失耦问题,促进了以速度、压力作为变量的原始变量法求解流
场问题的发展;1972年英国学者Spalding等人提出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压力耦合问题顺序
求解的SIMPLE算法,解决了压力没有独立的计算方程的困难;这期间,为有效克服对流
项离散因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出现数值振荡问题,人们认识到采用迎风差分格式离散是一种合
适方法;1974年,美国学者Thompson等人提出了用微分方程方法生成贴体坐标网格的方法,
为处理非规则边界条件的复杂计算问题创造了条件。所有这些,为计算热物理学科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但这个阶段,受硬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数值方法所能模拟的问题还十分有限,
数值研究还只是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辅助手段。
(2)蓬勃发展期(1975-1984年)
随着硬件条件的飞快发展,计算速度和容量都得到迅速提高。学者们在进一步探讨新
的数值算法和理论同时,把研究投向工程应用,使得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逐渐变为现实。
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计算热物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7年,Spalding带
领学生开发的求解二维边界层输运现象的GENMIX程序公开发表,其设计思想对以后的热
科学通用软件开发有积极影响;1979年,《NumericalHeatTransfer》杂志创刊,用于流动传
1
热计算的大型通用软件PHOENICS问世,具有三阶计算精度的对流迎风性差分格式—
QUICK格式发表,并在随后得到广泛应用;1980年,Patankar教授写的名著《NumericalHeat
TransferandFluidFlow》出版。该书条理清晰,内容精炼,说理透彻,为普及和推广计算热
物理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本很好的教材。1981年,PHOENICS软件正式投放市场,开辟了
热物理商用软件的先河。随后,流体和热科学的其它商用软件,如FLUENT,FIDAP等也先
后相继推出,使得学院式的研究成果真正走向工业应用。工业应用中的许多复杂新问题又不
断反馈回来,要求进一步改进软件的设计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