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石英B.高岭石C.蒙脱石D.伊利石
2.土壤胶体的本质特征是()
A.具有电荷B.具有巨大的比表面C.具有凝聚性D.具有分散性
3.土壤孔隙中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孔隙类型是()
A.通气孔隙B.毛管孔隙C.无效孔隙D.大孔隙
4.土壤保肥能力最强的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
A.离子交换B.分子吸附C.化学固定D.生物固定
5.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成分()
A.糖类B.蛋白质C.矿物质D.腐殖质
6.土壤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A.砂土B.壤土C.黏土D.砂壤土
7.土壤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A.太阳辐射能B.生物热C.地球内热D.化学反应热
8.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指标是()
A.土壤容重B.土壤孔隙度C.土壤通气孔隙度D.土壤水分含量
9.下列哪种肥料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A.尿素B.硫酸铵C.硝酸铵D.碳酸氢铵
10.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
A.土壤颗粒的矿物组成B.土壤颗粒的大小C.土壤颗粒的形状D.土壤颗粒的级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土壤矿物质按来源可分为()
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简单盐类D.氧化物
2.土壤胶体的性质包括()
A.带电性B.分散性和凝聚性C.吸附性D.离子交换性
3.土壤孔隙按其大小和作用可分为()
A.通气孔隙B.毛管孔隙C.无效孔隙D.非活性孔隙
4.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有()
A.可逆反应B.等电荷交换C.交换能力与离子价态有关D.交换能力与离子水化半径有关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包括()
A.提供植物养分B.改善土壤物理性质C.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D.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6.影响土壤缓冲容量的因素有()
A.土壤胶体类型B.土壤质地C.土壤溶液浓度D.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7.土壤热量的调节措施有()
A.合理耕作B.覆盖C.灌溉与排水D.增施有机肥
8.土壤通气性的调节方法有()
A.深耕B.增施有机肥C.合理灌溉D.改善土壤结构
9.下列属于化学肥料特点的有()
A.养分含量高B.肥效快C.养分单一D.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
10.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
A.客土法B.增施有机肥C.合理灌溉D.种植绿肥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多相体系。()
2.土壤原生矿物比次生矿物颗粒大,抗风化能力强。()
3.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土壤保肥能力越强。()
4.土壤孔隙度越大,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越好。()
5.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肥力就越高。()
6.土壤缓冲容量只与土壤胶体的数量有关,与土壤胶体的类型无关。()
7.土壤热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热。()
8.土壤通气性越好,对植物生长越有利。()
9.化学肥料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所以应多施化肥。()
10.砂土的通气性好,但保肥保水能力差。()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砂土通气透水性好,但保肥保水差,养分含量低,土温变化大。
-黏土保肥保水强,但通气透水性差,易积水,养分释放慢。
-壤土兼具二者优点,通气透水性良好,保肥保水适中,肥力较高。
2.简述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意义。
-保持土壤养分,避免养分流失。
-调节土壤酸碱反应,使土壤酸碱保持相对稳定。
-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不同阳离子交换能力不同,影响养分的释放与固定。
3.简述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矿质化过程: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释放养分。
-腐殖化过程: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重新合成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4.简述合理施肥的原则。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提高土壤肥力。
-因土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
-因作物施肥,满足不同作物生长需求。
-各种养分配合,平衡施肥。
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