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论语》B.《学记》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6.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
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
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
9.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考试成绩
1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
答案:1.B2.B3.A4.A5.B6.C7.A8.C9.B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2.下列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有()
A.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B.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D.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
4.教学原则包括()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5.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
A.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D.有利于因材施教
6.德育的途径有()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班主任工作
C.共青团、少先队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
7.以下属于课程内容文本表现形式的有()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材D.教学大纲
8.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可塑性
9.下列属于教学方法的有()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10.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传递、保存文化B.传播、交流文化
C.选择、提升文化D.创造、更新文化
答案:1.ABCD2.ABCD3.ABCD4.ABCD5.ABC6.ABCD7.ABC8.ABC9.ABCD10.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3.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4.教学就是智育。()
5.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
6.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
7.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8.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9.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0.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是背道而驰的。()
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案:现代教育具有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依靠科学技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强调终身学习。
2.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答案: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涵盖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等;专业技能,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专业态度,包括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