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定义、发病机制和管理2025.pdf
文件大小:1.88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3
总字数:约2.97千字
文档摘要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定义、发病机制和管理2025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是反射性晕厥(Reflex

Syncope)最常见、最典型的亚型,也是所有晕厥类型最常见的。它是

一种良性但可能复发的心血管反射异常,由多种情绪或直立性应激触发,

导致短暂的血管舒张和/或心率减慢,引起全脑血流灌注不足。识别典型

的临床表现和触发因素是诊断的关键。本报告旨在详细阐述血管迷走性晕

厥的定义、发病机制、常见触发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定义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是一种由特定情绪或直立性应激

触发的反射性晕厥。它涉及一个异常的自主神经反射,导致短暂的血管舒

张和/或心率减慢,最终引起全脑血流灌注不足,从而出现短暂意识丧失。

它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

流行病学

血管迷走性晕厥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年轻人和健康个体尤为常见。

虽然是良性的,但其复发性可能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涉及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迷走

神经)活动的异常调节,通常表现为一个异常的反射弧:

1.触发因素(Trigger):特定刺激,如:

?长时间站立:血液在下肢淤积,回心血量减少。

?情绪应激:恐惧、焦虑、疼痛、看到血液或受伤。

?环境因素:闷热、拥挤的环境。

?其他:疲劳、睡眠不足、脱水、进食不足。

2.心脏机械感受器刺激:尽管回心血量减少,心腔(特别是左心室)可能

过度收缩(空虚的心脏强力收缩),异常刺激了心脏内的机械感受器(C

纤维感受器)o

3.异常的自主神经反射:这种刺激信号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传至枢神

经系统(孤束核等)。枢错误地解读了这个信号,并触发一个异常的传

出反应:

?交感神经活性下降:导致外周血管扩张(特别是骨骼肌血管),外周血管

阻力下降,血压随之下降(血管抑制反应)。

?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活性增强:导致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受抑制,心

率减慢,甚至出现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心抑制反应)。

.全脑血流灌注不足:血管舒张和/或心率减慢共同导致心输出量显著下

降,脑部血流灌注不足,低于维持意识的阈值。

5.意识丧失(LossofConsciousness):大脑缺血导致意识丧失。

根据血管舒张和心率减慢反应的相对程度,血管迷走性晕厥在倾斜试验

可分为三种亚型:

?混合型(Mixed):同时存在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

?心抑制型(Cardioinhibitoiy):主要表现为显著的心率减慢,心脏停搏

超过3秒。

?血管抑制型(Vasodepressor):主要表现为血压显著下降(收缩压低于

80mmHg),而心率变化不明显或轻微加快。

临床表现

血管迷走性晕厥通常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Prodrome):在意识丧失前,患者常常经历一系列前驱症状,

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常见的包括:

?头昏或头重(Lightheadedness)

?眼前发黑或隧道视野(Tunnelvision)

?面色苍白(Pallor)

?出汗(Sweating)

?恶心(Nausea)

?心悸(Palpitations,但有时心率是慢的)

?全身无力(Weakness)

?耳鸣

?意识丧失:前驱症状后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姿势张力丧失,导致跌倒。

?发作表现:意识丧失期间可能伴有短暂、非典型的抽搐(通常不超过

3。秒,不伴舌咬伤或尿失禁),但与典型癫痫的强直-阵挛发作不同。

?恢复期:意识通常迅速、完全恢复,恢复后可能感觉疲劳或头昏。

?触发因素:总是与上述典型诱因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发作都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有些患者可能突然晕

倒。

诊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典型的病史。如果患者描述的晕厥发作

与典型的血管迷走性触发因素和前驱症状相关,且体格检查和ECG正常,

则通常可以临床诊断。

?详细病史采集:专注于诱因、前驱症状和发作过程。

?体格检查和ECG:排除其他病因(尤其是心源性晕厥)。

?倾斜试验(TiltTableTest):在病史不典型或诊断不确定时,倾斜试验可

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通过模拟直立应激,诱发与患者自然晕厥类似的症

状和血流动力学反应,有助于确认血管迷走反射异常的易感性。但倾斜试

验有假阳性和假阴性可能,其结果需要结合临床。

治疗和管理

血管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