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操作全流程详解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是一种先进的血液净化技术,通过两次过滤选择性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大分子物质。本文将全面介绍DFPP的操作流程、参数设置、并发症处理及护理要点,为临床操作提供系统指导。
一、DFPP技术概述与基本原理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是一种选择性血浆净化技术,它通过两个连续的过滤步骤清除患者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同时保留有益成分。这项技术是在传统血浆置换(PE)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效率。
DFPP的工作原理基于分子量筛选机制。首先,全血通过第一级血浆分离器(如OP系列),利用0.2-0.6μm孔径的膜将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与血浆分离。然后,分离出的血浆进入第二级血浆成分分离器(如EC20-50系列),根据目标致病物质的分子量选择不同孔径的滤器(0.01-0.035μm),将大分子致病物质(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脂蛋白等)截留并丢弃,而白蛋白等有益中小分子物质则回输患者体内。
二、与传统的单重血浆置换相比,DFPP具有三大显著优势:
1.选择性高:能够针对性地清除特定分子量范围的致病物质,减少有益成分的损失
2.血浆用量少:仅需丢弃10-30%的处理血浆量,大大减少外源性血浆的补充需求
3.安全性好:降低血源性感染风险和过敏反应发生率
三、DFPP技术的核心设备包括:
①血液净化设备:需具备DFPP模式的专用机器。
②一级膜分离器:如OP-08W等,孔径较大(约0.2-0.6μm),用于血浆初步分离
③二级成分分离器:如EC-20W、EC-30W、EC-40W、EC-50W等,孔径较小(0.01-0.035μm),根据目标致病物质分子量选择。
四、DFPP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清除大分子致病物质,包括:
①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
②代谢性疾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③血液系统疾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④神经系统疾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五、治疗前准备工作
DFPP治疗前的充分准备是确保操作顺利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准备工作涉及患者评估、设备材料检查、血管通路建立等多个方面,需要医护人员细致认真地完成。
①患者评估与知情同意是DFPP治疗前的首要步骤。
②适应症:DFPP主要适用于需要清除大分子致病物质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脂血症、某些中毒等。
③禁忌症:包括严重出血倾向、活动性感染、严重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期、对分离器材料过敏等。
④完成评估后,必须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治疗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获得书面知情同意。
六、实验室检查:
①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型
凝血功能(PT、APTT、FIB等)肝肾功能、电解质、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原发病相关的特异性指标(如自身抗体、血脂水平等)。
②这些检查结果不仅用于评估患者是否适合DFPP治疗,也将作为治疗效果的基线对照。
七、血管通路建立
理想的血管通路应能提供充足的血流量(通常需要80-150ml/min)。常用的血管通路方式包括:
①中心静脉导管:股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适用于多数成人患者,尤其是需要多次治疗者
②外周动静脉穿刺:桡动脉配合外周静脉,适用于血管条件好的患者
③动静脉内瘘:适用于长期血液净化的患者导管放置后需确认回血通畅,并进行适当固定,防止治疗过程中移位或脱出。
八、设备与耗材准备
①DFPP专用设备
一级血浆分离器(如OP-08W)和二级血浆成分分离器(根据目标分子量选择EC-20W、EC-30W、EC-40W或EC-50W)
②DFPP专用管路套装
预冲液(生理盐水1000ml×2,肝素盐水500ml)
置换液(白蛋白溶液或新鲜冰冻血浆)
废液收集袋
③急救药品和设备。
④抗凝常用的方法包括:
枸橼酸抗凝:局部抗凝,对全身凝血功能影响小,但需监测离子钙水平
低分子肝素: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普通肝素:需监测APTT,出血风险较高
抗凝剂的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出血风险、体重、凝血功能等)个体化确定。
九、治疗参数预设
包括:
①目标处理血浆量(通常4-10L)
②血流量(一般80-120ml/min)
③血浆分离速度(通常为血流量的25%-30%)
④弃浆比例(通常为分离血浆的10%-30%)
这些参数将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和机器监测值进行动态调整。
十、环境准备
治疗应在清洁、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最好在专门的血液净化治疗室。治疗前可进行紫外线消毒30分钟。同时准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吸引器等急救设备,以备不时之需。充分的治疗前准备不仅能确保DFPP治疗的顺利进行,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熟悉各项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设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