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纸编龙舟》教学设计docx(1).docx
文件大小:24.28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2.21千字
文档摘要

纸编龙舟

授课对象:七(6)班学生(48人)

课时:1课时(40分钟)

一、内容分析

1.文化内涵:以端午龙舟为载体,融合编织非遗技艺与爱国主义教育。

2.技术核心:压一挑一基础编织技法,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思政元素:14星条象征民族团结,AI技术活化屈原精神。

二、学情分析

1.已有基础:具备简单手工经验,但对传统编织工艺陌生。

2.学习特点:偏爱互动实践,抽象文化理解需具象化引导。

3.可能困难:40分钟内完成编织加装饰的时间把控。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压一挑一”基础纸编技巧,完成14星条龙舟制作。

2.通过小组分工培养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端午龙舟文化中的团结精神爱国情怀(14条象征14亿人同心)。

四、教学重点

重点:纸编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文化符号的创意表达(用绘画/造型传递端午与爱国主题)。

难点:40分钟内完成从编织到绘画再到展示的全流程(时间紧迫)。

五、教学策略

1.双线驱动:技术线(编织技法)+文化线(端午精神)并行。

2.差异化支持:提供半成品龙头龙尾和创意扩展包分层任务。

3.技术融合:AR展示龙舟结构,AI生成屈原问答强化情感共鸣。

六、教学活动安排

(一)启:双文融情?锚定使命(3分钟)

1.同学们端午节来源于什么?哪位同学知道跟端午节相关的典故。导入屈原投江故事。

2.端午节的主要活动都有什么?学生回答吃粽子、配香囊、赛龙舟等。

3.说起龙舟,我们漯河五月一号在沙澧河畔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龙舟比赛,大家去看了吗?下面让我们来到比赛现场,再次感受一下。视频带给你什么感受?场面壮观、震撼、热血沸腾。体现了什么精神?团结奋进。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

4.展示非遗龙舟制作图,聚焦老匠人编织船身的特写。体现匠心精神。设问过渡:如果不用木头,用纸条能编出承载精神的龙舟吗?那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下,用纸条的形式来编制龙舟。

(二)思:巧手运筹?星舟筑形(25分钟)

1.观舟探秘

龙舟的船体细长,两侧设有划桨位,船头装饰龙头,船尾有龙尾。

为什么用龙,而不是马、虎呢?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龙舟的桨是特制的长木桨,桨叶宽大,适合多人同步划水,以产生足够的推进力。

2.材质类比

编织技艺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什么材料可以编制呢?

竹编、草编、粽编、藤编。

采用了独特编织技法,以竹篾等为材料,经多道精细工序,纯手工编织。匠人巧手穿梭,让龙舟造型栩栩如生,尽显精巧。

文化寓意:寓意风调雨顺、吉祥安康,是团结奋进精神象征,每逢端午等节日,它出现便凝聚起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传承文化内涵。

4.分工策略

架构师(2人)负责编龙舟

装饰师(2人)马克笔绘纹饰、勾线笔描龙鳞(2人)吊穗和其他装饰。

5.技术攻关

(1)船身

提供三大锦囊应对卡点:

锦囊1:压一挑一

观察视频中一只手在压住纸条时,另一只手在做什么?“挑”。

每过几根挑起纸条?“一根”。

锦囊2:如果只压不挑,编出来的船底会变成什么样?松散。

锦囊3:像不像编辫子一样,压一根挑一根才能收紧?

现在你们是编织侦察兵,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看他动作是否正确?

(2)吊穗

装饰时需要剪成5毫米左右的条状,卷起来后挂在龙舟上。

(3)龙头和龙尾

拿出提前制作好的龙舟线描稿进行上色。

(三)、展:千帆竞渡?薪火相传(6分钟)

1.动态展陈

碧波荡漾,风景优美,微风吹拂湖面,下面我们掌声欢迎小组长上台把龙舟进入水面。

2.情境挑战

教师设问:“暴风雨来了(吹气模拟),如何让你的船更稳?”

→引申:“团结如编织之密,方能抗时代风浪!”

(四)评:星光耀河?善和承志(6分钟)

1.三维评价体系

维度

评价方式

成果载体

技能维度

互评“最佳编织工艺”

船身明显处

协作维度

自评“团队贡献值”

组内积分表

文化维度

师评“最具创意主题”

作品解说词

2.课后总结

(1)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技能:压一挑一技法编织龙舟。

团队:分工合作。

屈原:爱国精神。

课后作业

尝试用扭扭棒或其他环保型材料编龙舟。

(3)接下来有一位老先生,他有些话想要对我们说,大家看看他是谁?

屈原也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更为后人的努力奋斗感到欣慰。所以爱国从来不是古董,而是永远新鲜的血液。这是屈原对我们的期望,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努力学习。用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课后反思

1.授课实效:

(1)95%学生掌握基础编织技法,能够独立完成“压一挑一”基础编织,但龙头装饰环节时间不足。

(2)AI技术有效提升文化理解兴趣,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2.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