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docx
文件大小:204.29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1.08万字
文档摘要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6月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

高二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商朝将都城立于夏王朝腹心地区,并将二里头都邑中的铸铜作坊迁来,用于铸造青铜礼器。商汤保留并沿用“夏社”告祭天神,举行代夏即天子位的大典。商朝的这些做法()

A.意在垄断青铜铸造技术B.扩大了王朝统治的区域

C.形成古代都城营建定制D.体现了对夏文化的认同

2.孟子主张“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墨子认为“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吕氏春秋》提出“乱莫大于无天子”。这些观点反映了()

A.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B.华夷文化冲突的消失

C.对大一统的理想追求D.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

3.贾思勰引用《史记·货殖列传》中宣曲任氏趁秦末战乱之际,“豪杰皆争取金玉,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距(通“据”,指两军相持)荥阳,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的材料来佐证其财富观。可见,贾思勰的财富观()

A.强调聚敛财富之道B.推崇以商致富理念

C.倡导以义取财原则D.带有明显重农色彩

4.“从汉初直到文景时代,丞相一职,几乎全由功臣或他们的子弟充任,别人无法染指”。汉武帝用人不拘一格,他前后所任用的十三个丞相,“有外戚,有儒生,有列候……有宗室,品类异常之杂”。汉武帝的调整旨在()

A.打击豪强势力B.服务有为政治C.弘扬儒家伦理D.提高决策效率

5.下表是对关中地区一些地名的考证。经考证,这些地名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

地名

考证

狄寨

据马长寿先生研究,狄寨镇周围一半村名都是羌村姓氏形成的村名,如狄寨街村、狄村、新狄村等。

骞村

据前秦《邓太尉祠碑》和《广武将军□产碑》所记的关中部族,“骞”村应为“羌”村演变而来。

A.农耕水平B.宗法制度C.行政区划D.民族交融

6.唐太宗李世民常借与官员论史谈经之机,以“勿贪明珠射鸟雀”“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等典故劝诫臣僚修身慎行。这一做法属于()

A.开放文化政策的推行实施B.儒家伦理主导的政治策略

C.官僚考核标准的严格制定D.佛道思想激烈斗争的产物

7.唐中后期,政府多次下令禁止土地买卖,但民间“私券如山,官不得知”。天宝年间某县“受田不足者十之七八”,而大历年间更是“民户有田者不过十之二三”。这一现象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土地私有制发展突破国家授田体系B.土地买卖合法化冲击了均田制基础

C.租庸调制瓦解加剧政府的财政危机D.庄园经济发展出现日渐式微的趋势

8.《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唐朝科举考试中,明经科主要考帖经、经义、时务策,其中帖经就是将儒家经典中的某段文字用纸帖盖住几个字,让考生填出被盖住的字。有考生为应对帖经,将经文编成歌诀,以便记忆。由此可推知,当时()

A.科举考试形式僵化束缚思想B.明经科成为科举主要科目

C.儒家经典在社会普及程度高D.考生备考方法存在投机性

9.《唐六典》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钿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