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同情能力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同情是指在目睹他人遭受痛苦时所产生的情感,继而产生了帮助他人的意愿1,同情能力是指理解和缓解他人痛苦的能力2。病人、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都将高同情能力视为高质量医疗的标志[3]。在护理领域,基于同情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建立更加融洽的护患关系,减轻病人就医期间焦虑程度,增加住院期间适应程度4;在医疗领域,基于同情的治疗可以使人文回归医疗,识别病人真正的需求避免遗漏并建立医患关系新视角[5。研究表明,由不同领域医务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可以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治疗、康复与护理[6-7]。多学科团队协作成员基于同情为病人实施医疗服务可以实现病人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评估医务人员的同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测量工具的缺乏,对同情能力的研究也受到阻碍[8]。目前在医疗领域测量同情能力的工具有护士同情能力量表(CompassionCompetenceScalefortheNurses,CCSN)[9,但此量表无法测量全体医务人员的同情能力。而医务人员同情能力量表(CapacityforCompassionScale,CCS)[1o]从4个维度衡量同情能力,是具有普适性的多维度测量工具,且信效度较好。因此,本研究将CCS进行汉化并行信效度检验,为我国医务人员同情能力的评估提供科学的研究工具。
1研究方法
1.1量表介绍
CCS是由西班牙阿尔梅里亚大学Ruiz-Fernandez等[10]编制,用于评估医务人员的同情能力,以便筛选同情能力较低的人员,同时评估同情能力培训的需求,进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CCS包括动机/承诺、存在感、普遍人性、自我同情维度4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不\至“总是\分别计1~5分,得分为17~85分,得分越高说明同情能力越强。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5,动机/承诺、存在感、普遍人性、自我同情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13,0.737,0.728,0.877,信度较好。
1.2量表的汉化
1.2.1量表的翻译
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严格遵循Brislin1翻译模型进行汉化。1)翻译:原量表由2名护理硕士研究生独立翻译,形成翻译版本A1、A2,经研究小组成员和2名翻译人员的讨论后,初步制定版本A。2回译:邀请2名未阅读过原量表、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护理学专家独立回译版本A,形成回译版本B1、B2。由研究小组成员与2名回译人员共同讨论后制定回译版B。3)综合:对比回译版B与原量表不同之处,经研究小组成员讨论后制定中文版本C用于文化调试。
1.2.2量表的文化调试
共邀请7名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领域的专家对中文版本C进行文化调试。专家纳入标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意参加咨询。7名专家工作年限为7~35(18.08±10.30)年;文化程度: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1人。邀请各位专家根据个人专业知识及临床工作经验评价量表的各个条目。研究小组成员综合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讨论和修订,最终制定中文版D。
1.2.3预调查
本研究对中文版D进行预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2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中抽取35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年龄gt;18岁;参与医疗服务过程;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病产假、外出进修培训等未在岗者。
1.3正式调查
1.3.1调查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2月河南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人标准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同预调查。本研究样本量估算遵循样本数目为条目数的5~10倍[12],计算20%的样本流失率,预估样本量为102~204人。此外,本研究需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所以样本量需大于300例[13]。参加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研究已获得河南大学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HUSOM2024-014)。
1.3.2资料收集
在问卷星系统中录人中文版CCS和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业和每日工作时长。经过医院管理部门同意后,向符合纳人标准的工作人员发送问卷二维码,并在问卷首页显示该问卷填写的要求、方法、研究目的、意义。限制每个IP地址只能填写1次。共回收450份问卷,剔除作答时间lt;1min问卷33份,回收有效问卷417份,有效回收率为92.7%。其中男198人,女219人;18~25岁367人,26~30岁23人,31~40岁19人,41~50岁4人,50岁以上4人;未婚363人,已婚49人,离异5人;护士170人,医生150人,医疗检验人员19人,其他医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