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3.1.5细菌接合的重组作图1.3.2.3中断杂交实验乳糖选择基本培养基**第33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注:用后进入的基因作为选择标记,才能保证所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重组值和时间单位的换算:1min≈20图距单位≈20cM**第34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Hfr菌与F+菌的互相转变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不规则分离的现象,使F因子携带有一段相邻的细菌染色体,这种带有插入细菌基因的环状F因子称为F′因子(F-primefactor)。带有F′因子的菌能像F+菌一样把F因子转移给F-菌,转移F因子的能力很强,同时也能转移细菌基因。利用F`因子将供体菌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叫做性导(sexduction)1.3.3F′因子和性导(sexduction)**第35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注意:经过性导形成的部分二倍体和Hfr形成的部分二倍体一样吗?性导**第36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F`因子携带的细菌染色体长度是不同的;F`因子携带全部的F因子基因;F`因子具有侵染性。F`因子的特征:**第37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菌基因重组的特点:(1)细菌基因重组是在部分二倍体中进行;(2)只有偶数交换才产生有活性的重组子;(3)不出现相反的重组子.小结**第38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以大肠杆菌为例,F因子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F因子F`因子Hfr2、带有自由状态的F因子的菌株--------F+菌株不带F因子的菌株------------------F-菌株F因子整合到染色体上的------------Hfr菌株含F`因子的菌株------------------F`菌株3、四种菌株之间的相互侵染及转变关系。小结**第39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Lederberg和N.zinder等1956年在对伤寒沙门氏菌的研究中发现了转导现象。A:phe-trp-tyr-his+B:phe+trp+tyr+his-1.3.4转导(Transduction)混合培养出现约10-5的野生型菌株,说明有遗传重组。U形管实验**第40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U形管实验LT-2LT-22**第41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LT22是携带p22的溶源性细菌,LT2是对p22敏感的非溶源性细菌。LT22突变型释放p22到培养液中穿过隔膜侵染LT2LT2裂解,释放p22及转导噬菌体穿膜侵染LT22,发生基因重组LT22原养型**第42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转导(Transduction):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段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分类: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transduction)特异性转导(Specializedtransduction)具有转导功能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第43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3.4.1普遍性转导与作图普遍性转导:供体基因组中所有基因具有同等机会被转导形成部分二倍体,经交换和重组后形成不同的转导子,这种转导称为普遍性转导。机理:**第44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普遍性转导的过程:**第45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普遍性转导的特点:(1)频率很低;一般只有0.3%的噬菌体是转导噬菌体。(2)如果细菌的两个基因距离较大,大于噬菌体的染色体长度,一般就不能同时被转导。(3)如果细菌的两个基因被同时转导说明两个基因紧密连锁,这称为共转导或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共转导频率越高说明两个基因的距离越近,连锁越紧密;反之,说明两个基因离得越远。细菌的基因作图。**第46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普遍性转导的应用:**第47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8页,共76页,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