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是与非 (2).ppt
文件大小:1.33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3.86千字
文档摘要

第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幽门螺杆菌的发现1979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沃伦,他在观察病理切片的时发现胃黏膜有一些螺旋状的微生物,他考虑是细菌,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别的医生的公认。至到1981年,澳大利亚的一个年轻的医生马歇尔跟沃伦医生合作,研究胃内是否有细菌,他认为,胃内是存在这种细菌的,存在于胃炎,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大部分的胃溃疡的患者中,另外还发现在有一半的胃癌病理标本中发现有这种细菌。第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他在一半胃癌的患者的胃粘膜中发现了这种细菌存在。但他发现这种细菌得不到别的学者的公认,那么,他接下来的工作是做细菌培养,但多次培养都不成功,他很懊恼。有一次的是他把培养标本放到了一个角落,放在一个角落里头结果给忘了,已经超过了我们正常的细菌培养时间,用五到七天的时间,他那天突然又想起来,他在那个角落那个地方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盖着的还有他的标本,结果一看,发现细菌培养成功了。第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幽门螺杆菌的发现现在我们知道幽门螺杆菌培养很不容易成功,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微需氧菌,所以说他是在就是氧充分的条件下不能培养,在厌氧氧的条件下也不能成功,当时的马歇尔医生不经意的放在那个角落里,可能无意中给创造一个微需氧的环境,那么这种细菌就培养成功了。第4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培养成功了,他还是得不到大家的公认,因为这个细菌到底能不能治病、动物接种怎么做也不知道。当时的马歇尔医生很有献身精神,为了证实它的致病性,他把自己培养成功的这些幽门螺杆菌自己口服下去,很快他就得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急性胃炎,这样就证实了它的致病性。然后他投了一篇文章,在1983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个短篇报道。又时隔一年,1984年《柳叶刀》杂志才发表了一个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胃中的未知弯曲菌这么一篇正式的论文,由此大家都公认了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第5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由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沃伦和马歇尔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我们医学界一个最大的奖项,第6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情况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就是它的人群感染的情况。它的小孩感染比较低,但小孩的感染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做具体的统计。但是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要增加百分之一的感染率,它的感染途径靠接触传染,口对口传播,粪口途径传播,还有口-胃的传播。有人说口腔中也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另外它与环境和卫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另外与中国这个饮食习惯有关,幽门螺杆菌在一个家庭聚集的现象非常明显,就是说有可能一家人都得病。我们考虑那可能跟我们国家共餐有明显的关系。第7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第8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幽门螺杆菌与哪些疾病相关慢性胃炎最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跟我们所谓的上胃肠道疾病。也就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相关。最明显的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人HP感染率高的时候会超过95%。另外,HP感染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可以引起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窦炎还有很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等。有人认为,HP感染的胃炎会引起肠上皮化生,是胃肠道对HP感染的一种适应现象。第9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胃十二指肠溃疡在它引起的第二疾病就是胃十二指肠溃疡,HP的发现应该是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和病因学上的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在HP发现之前,我们的经典的认为就是无酸无溃疡,那么HP发现以后,尤其是被确定为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因素以后,我们的说法就是:没有HP就没有溃疡的复发,幽门螺杆菌做治疗根除以后,现在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大大的降低了。第10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所以现在,我们如果有一个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的话,给他治疗一定要检测幽门螺杆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上再给加上抑制胃酸和胃黏膜保护的治疗。第1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胃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当然现在我们认为,胃癌的发病,原因依然不十分明确,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胃癌,包括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等,但是幽门螺杆菌在胃癌的发病中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还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