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本节课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体现的内容为:
2.5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设计理念】
议论文教学,观点鲜明深刻,说理充分透彻,所论述的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性,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学生通过朗读与思考、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朗读、思考和感悟,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通过朗读让学生获得准确的观点,明确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通过具体的段落分析议论文严谨、准确、简洁、逻辑性强的语言特点,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怀疑精神,以此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分析】
《怀疑与学问》为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本课选入本单元的目的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严谨、准确、具有逻辑性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是让学生感受议论文论证严谨性的好范例,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所写的一篇经典的论说文,观点鲜明深刻,说理充分真透辟,所论述的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性,至今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开头借助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本文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着阐释提出此论点的缘由,之后又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总结“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分论点,并在最后一段提出另外一个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结构完整严密,论证层层推进,论述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一定学习议论文的能力,学生可以对“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初步做出自己的感悟判断,但缺乏思考深度,对理清句间关系和段间关系有困难,文章中间的论证过程不容易梳理清楚。尤其是第6段论证思路很不好理清。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教学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课文对怀疑精神的实质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论述,论证了这种可费的思维品系对于学问要意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和领悟其丰富内涵。
2.理清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3.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把握举例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可以通过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要点的方法,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而更好地理文意,领会本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难点:2.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选取课文中的具体语段,运用换词和调整语序的方法来品析语言,使学生能够揣摩到文语言精准、严谨的特点。
【教学方法】
品读法、引导法、思考感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我们一起听故事:
金属燃烧之后为什么会变重?
讲一个小故事,为了解释燃烧这一常见的化学现象,18世纪德国医生斯塔尔提出燃素说,认为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物质失去燃素的过程,很多化学家都拥护这一说法。但是,金属燃烧之后为什么会变重?这个问题却没有人能够回答。一派人索性认为这是因为测量的误差导致的;另一派比较极端的燃素说维护者甚至认为在金属燃烧反应中,燃素带有负质量。面对如此的局面,化学家拉瓦锡对燃素说产生了怀疑。他设计了著名的钟罩实验,后来又进行了金属煅烧实验,最终向巴黎科学院提出了一份报告,解释了金属燃烧之后变重的这个问题。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因此重量增加。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彻底推翻了燃素说,使化学开始蓬勃的发展起来。
拉瓦锡的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1、盲目跟风不可取
2、脑子是个好东西,要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
3、敢于质疑前人的学说真的很重要。
可见敢于对之前的学说提出自己的疑问,真的很重要。是得,当初如果拉瓦锡像其他学者一样选择的是盲从,他就不会有最终的发现。拉瓦锡敢于质疑的精神真的令人敬佩,那么这种精神对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有哪些益处?今天,我们走进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一探究竟。
怀疑与学问(板书)
(引导)议论文有两种标题
一种是论题型的
一种是论点型的
为什么要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呢?(生思考)
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
二、明确中心论点
1、“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