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思政的实践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每门课程都有育人责任。不同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各不相同,本文以《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为例,介绍该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确定、思政案例、思政实施与成效,以及课程思政的评价等内容。以促进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同类课程的建设与交流。
关键词: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思政思政案例
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PracticeoftheCourseAutomobileAssemblyandCommissioningTechnology
ZhangWenzhong
Abstrac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sanimportantmeasuretoimplementthecultivationofmorality,andeachcoursehastheresponsibilityofeducatingpeople.ThisarticletakesthecourseAutomobileAssemblyandDebuggingTechnologyasanexampletointroduc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goaldeterminati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cas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implementationandeffectiveness,andtheevalu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thecoursesoastopromotetheconstructionandexchangeofsimilarcoursesinautomobilemanufacturingandtestingtechnology.
Keywords:automobileassemblyanddebuggingtechnology,courseideologyandpolitics,ideologicalandpoliticalcases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是高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针对汽车整车与重要总成的装配、调试与质量性能检测等工艺环节组织教学,是学生专业能力形成的重要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授课,处在学生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工作能力与认知的形成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1],实现专业能力目标与育人目标的统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就該课程落实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价值引领等思政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提供参考。
1思政教学目标分析
开展课程思政,首先要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其具有纲领性的作用,是教学分解、实施、评价的重要依据。思政目标应切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以下按《纲要》的指引,来分析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
1.1《纲要》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要求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是工学类专业课程,按《纲要》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增强职业责任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三是科学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等。
1.2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属于装备制造大类汽车制造类,面向汽车制造业培养人才,学生所从事的主要是工程制造类的岗位,就业培养目标为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人员、汽车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技术员等。从人才培养职业面向分析,课程思政应围绕工程伦理、质量意识、工艺纪律意识与工匠精神等方面开展。
1.3课程职业岗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对接的职业岗位是汽车总装、汽车整车检测等。汽车产品具有特殊性,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为此,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与市场准入规则。为了保证汽车产品的质量,汽车生产企业都建立了多种的质量保证体系,如TS16949质量体系等。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岗位分工的细化,对从业者技能要求的复杂性下降,对从业者的素质需求更高,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严谨求实的职业精神与合作意识,才能始终如一的保证岗位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