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节 声与听觉 第2课时(教学课件)科学浙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ppt
文件大小:16.45 M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1.55千字
文档摘要

声波01听觉的形成02知道声波的概念;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特点;了解耳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科学保护耳,不做有损听力的事,并树立尊重残疾人的情感。通过类比法建立声波模型,认识声音是疏密相间的波传播;理解耳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新课导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嘹亮的歌声催人奋进;“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熟悉的诗句将我们带回美丽的童年。那么,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些声音的呢?声波0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1.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只软木塞。然后用铅笔不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此时水槽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软木塞在原地上下浮动。声波01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烛焰左右晃动。3.分析比较软木塞和烛焰的运动。①铅笔不断轻触水面②喇叭带动空气振动水波木塞上下运动蜡烛左右晃动声波类比法声波011、声波喇叭疏部密部空气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这种波叫声波。声波将声音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其实它传递着的是能,而非物质。声波012、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1)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2)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空气水钢材声音在不同介质(25℃)中每秒传播的距离346m1500m5200m声波011.声音在干燥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能得出什么结论?相同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2.耳朵贴在足够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轻轻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声敲打的声音?为什么?2声敲打声,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更快。02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内含听小骨02听觉的形成(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音播放音乐,然后将两个耳廓折叠起来,感受音量的变化。02听觉的形成(2)中耳鼓室鼓膜产生振动咽鼓管听小骨振动并放大声波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为什么鼻炎或咽喉炎容易引发中耳炎?因为咽鼓管连通咽喉和鼓室。02听觉的形成(3)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听觉感受器液体产生振动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将振动转化为刺激(神经冲动)02听觉的形成2、听觉的形成声波听神经外耳道鼓膜振动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大脑听小骨放大声波耳蜗(形成听觉)02听觉的形成3、影响听觉的因素(1)年龄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提高听力。02听觉的形成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失去听觉,即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了。外伤、过大的音量、误用耳毒性药物等诸多因素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导致听力受损,这类听力受损往往是不可逆的。(2)听觉器官损伤学习内容素养目标知识目标0203040506学习内容素养目标知识目标02030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