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AIGC赋能文博类视听内容:多元场景与实践进路 (1).pdf
文件大小:1.12 M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7.65千字
文档摘要

传播实务202406

AIGC赋能文博类视听内容:多元场景与实践进路

■张依盟张晓瑜石中钰

[内容提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AIGC深度参与到人类周围拟态场景的建构中。

在文博类视听内容中,AIGC可以在海报设计、虚拟形象、动画效果以及AI主播等场景中嵌入。在

AIGC的赋能下,文博类视听内容呈现出媒介形态叠加、内容风格趣味化、质量效率共同提升的内在

逻辑。借助AIGC,受众可以与文博类视听内容进行交互,获得前所未有的三维视听体验。

[关键词]AI文博类视听内容多元场景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创造出新内容

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的一种技术。近年来,相关领域也在加速对AIGC的

“文博热”“考古热”持续升温,各大媒体纷纷加大布局,为进一步丰富文博类视听内容提供技术支撑。

文博领域的报道力度。AIGC(ArtificialIntelligence借助AIGC技术,文博类视听作品得以在内容生产、

Generated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指利用人表现形态和传播渠道上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赋予

的报道原则,避免对魏忠帅和于晶景的夸大和渲染,通过深入挖掘故事、巧妙运用“网感”元素以及保持

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交流等方式确保了报道的准确性客观理性的态度,成功将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呈现给广

和可信度。大受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提升了新

(二)注重与受众需求精准对接闻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了

发现新闻事实只是第一步,缩短从“新闻真实”新的思考角度和实践经验。在日常采访中,新闻记者

到“给人真实感”之间的距离,是新闻工作者在互联应深入挖掘人物故事和情感元素,注重“网感”呈现

网传播时代必须完成的任务。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与受众需求的对接,同时不断提升采访技能和素养。

传播需要更加关注“网感”呈现与受众需求的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

新闻记者应熟悉网友的阅读习惯和喜好,运用新媒体力和传播力的新闻报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媒

表达方式,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大众的新闻需求。在魏体人的智慧和力量。

忠帅和于晶景接到春晚的邀请后,记者通过Vlog等

多种方式记录他们到总台后的所见所感,第一时间与注释:

网友互动分享,让大众从普通人的视角走进总台、了[1]李希光.记者如何“讲故事”[J].采写编,2013(08):50-52.

解总台。Vlog的表达风格活泼、网感强烈,为节目宣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辽宁总站]

推和持续扩大影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编辑:李丹阳]

结语微阅

信读

总台对“饼干小哥”和“玩具侠”的采访报道,扫与

一分

是一次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成功实践。相关报道扫享

70传播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