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某医院急诊科医生张某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时,因血库库存A型血不足,未履行书面审批程序紧急调用B型血(患者血型为A型),导致患者出现溶血反应。根据2025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行为应认定为:
A.不属于医疗事故(紧急情况下合理医疗措施)
B.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
C.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
D.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
答案:C
解析:根据条例第18条,紧急情况下使用特殊血液制品需在事后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张某未履行程序属于过失,溶血反应导致患者器官组织损伤、功能障碍,符合二级医疗事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界定(条例附则第3条)。
2.患者李某因“腹痛待查”入院,首诊医生王某未按规范进行腹部触诊,仅根据血常规报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抗感染治疗。3小时后患者突发肠穿孔,经抢救后遗留肠粘连后遗症。经鉴定,王某漏诊与肠穿孔存在40%因果关系。根据条例,该事故等级应判定为:
A.一级甲等(死亡)
B.二级乙等(存在器官缺失)
C.三级丙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
D.四级医疗事故(明显人身损害)
答案:D
解析:条例第4条明确四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肠粘连虽未达到器官缺失或中度功能障碍标准,但属于持续存在的生理功能异常,符合四级事故界定(卫医发〔2024〕12号关于事故分级的补充规定)。
3.某民营医院未按规定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医疗安全培训,该护士在给患者注射胰岛素时误将10单位注射为100单位,导致患者低血糖昏迷。根据条例,对医院的行政处罚不包括:
A.警告
B.暂停6个月执业活动
C.处20万元罚款
D.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答案:C
解析:条例第55条规定,医疗机构未履行培训义务导致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1-6个月执业活动或吊销许可证。罚款仅适用于隐匿、伪造病历等恶意行为(条例第58条),本题情形不涉及罚款。
4.患者赵某在某三甲医院进行关节置换术,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经鉴定属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关于事故认定,正确的是:
A.构成三级医疗事故(轻度功能障碍)
B.不构成医疗事故(无过失)
C.构成四级医疗事故(明显损害)
D.需由医患双方协商确定是否属于事故
答案:B
解析:条例第33条明确“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下肢静脉血栓虽为术后常见并发症,但若医疗机构已按规范实施抗凝预防措施(如本例未提及过失),则不认定为事故(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释第8条)。
5.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的内容不包括:
A.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B.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C.医疗过失行为在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D.患者未来20年护理依赖费用预测
答案:D
解析:条例第31条规定,鉴定书需包含双方基本情况、鉴定过程说明、医疗行为是否违法违规、过失与损害的因果关系、责任程度、事故等级。费用预测属于赔偿计算范畴,非鉴定书必备内容(条例第49条)。
6.患者孙某因乳腺癌在甲医院手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切缘阳性”,建议二次手术。孙某转至乙医院,乙医院未复阅甲医院病理切片,直接行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切缘阴性”。经鉴定,甲医院病理报告存在误差(责任度30%),乙医院未复阅切片存在过失(责任度70%)。关于赔偿责任,正确的是:
A.仅甲医院承担30%赔偿
B.仅乙医院承担70%赔偿
C.甲乙医院按责任比例承担连带责任
D.甲乙医院按责任比例承担按份责任
答案:D
解析:条例第46条规定,多医疗机构造成同一损害的,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与《民法典》第1172条衔接)。本题中两医院过失行为独立,责任比例明确,应按份承担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
7.医疗事故争议协商解决时,患方提出赔偿金额超过多少万元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交医院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A.5万元
B.10万元
C.15万元
D.20万元
答案:B
解析:条例第43条规定,协商赔偿金额超过10万元的,医疗机构需经本单位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并形成书面记录存档,防止个别医务人员擅自承诺高额赔偿(国家卫生健康委2025年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指南)。
8.患者陈某因“头痛”就诊,医生开具头颅CT检查,检查报告提示“颅内占位待排除”,但医生未将结果告知患者,1个月后患者因脑疝死亡。经鉴定,医生未履行告知义务与死亡存在60%因果关系。该事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