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行政处罚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A.只能由法律设定
B.行政法规可以设定
C.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
D.部门规章可以设定
答案:A。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是()。
A.省政府规章
B.市公安局文件
C.县人民政府的决定
D.乡规民约
答案:A。省政府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省政府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而市公安局文件、县人民政府的决定、乡规民约都不属于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
3.行政处罚由()的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违法行为发生地
B.行政机关所在地
C.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D.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答案:A。《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应当()。
A.由先受理的行政机关管辖
B.由级别高的行政机关管辖
C.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D.由级别低的行政机关管辖
答案:C。《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的行政机关管辖。对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也可以直接由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5.违法行为在()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一年;三年
B.二年;五年
C.二年;三年
D.一年;五年
答案: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当事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行政处罚。
A.不予
B.从轻或者减轻
C.从重
D.正常给予
答案: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7.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A.十四
B.十六
C.十八
D.十二
答案:A。《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8.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A.不予
B.从轻
C.减轻
D.正常给予
答案:A。《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9.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
A.陈述权
B.申辩权
C.陈述、申辩权和要求听证的权利
D.申诉权
答案:C。《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10.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
A.复核
B.审查
C.采纳
D.调查
答案:A。《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11.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而加重处罚。
A.陈述
B.申辩
C.态度不好
D.要求听证
答案:B。《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给予更重的处罚。
12.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A.二百元;三千元
B.五百元;五千元
C.一千元;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