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九科星押题合集】押题8:新中国劳动教育政策演变 (高中历史).docx
文件大小:46.16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1.08千字
文档摘要

押题考向8:新中国劳动教育政策演变

【九科星教学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演变

阶段

内容

劳动教育不断探索阶段(1949年-1956年)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方针,开展农业和工业为主的劳动教育。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957-1977年)

强调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学校中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1978-1999年)

强调劳动教育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新时代前(2000-2011年)

在基础教育中要加强劳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和劳动技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至今)

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综合素质。强调劳动者和劳动精神在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劳动教育政策的演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

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历经多次调整与变革,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2分)

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和农业生产亟待恢复与发展的局面。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满足国家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教育紧密围绕工农业生产展开。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具有奉献精神的建设者,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家急需大量适应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8分)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演变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政策的调整与变革,适应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发展需要,对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分)

解析:拟定论题围绕劳动教育政策演变与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关联,阐述部分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将劳动教育政策调整与当时的国情紧密结合。如新中国成立初结合经济恢复需求,改革开放时期联系经济体制转变等,用具体史实解释政策调整原因,做到史论结合,充分论证论题,论述详实,结尾总结强调政策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点明政策对国家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既呼应论题,又对全文进行升华,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