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刑法学》2022学年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Co犯罪构成要件包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犯
罪动机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
2.C。必要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必须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聚众
斗殴罪属于此类。而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既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共同实施,
属于任意共同犯罪。
3.C。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包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危险正在发生、出于不得
己而实施、避险行为未超过必要限度。出于报复目的不符合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
4.A。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中,前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且前后罪都应当判处有
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
5.C。根据《刑法》规定,数罪并罚中,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
6.A。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
发生的心理态度。甲明知投毒可能致乙死亡仍投放毒药属于间接故意。乙因疏忽大
意未注意路况导致事故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丙为杀害仇人精确计算后开枪属于直
接故意;丁在盗窃时因害怕放弃作案属于犯罪中止。
7.C。教唆未遂是指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甲教唆乙实施盗窃,但乙因害
怕未着手,甲的行为属于教唆未遂。
8.D。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包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适
用于犯罪的外国人),拘役属于主刑。
9.A。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
行而不实行的行为。父母对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有抚养义务,遗弃行为构成不作
为犯罪。路人对落水儿童没有法定救助义务;医生拒绝为无钱患者治疗属于违反职
业道德,一般不构成犯罪;消防员未及时扑灭火灾,如果是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及时
扑灭,不构成犯罪,如果是故意不履行职责,可能构成渎职类犯罪,但与不作为犯
罪概念不完全等同。
10.Ao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
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
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11.Do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
的犯罪行为。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属于侵犯财产罪。抢劫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
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的结合;信用卡诈骗罪属于金融诈骗罪;侮辱罪属于侵犯公
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2.A。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乙为谋取
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丙50万元,构成行贿罪。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
作人员;单位行贿罪是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是指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
的人,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
行为。
13.Ao甲以暴力手段强迫他人劳动,其行为构成强迫劳动罪。非法拘禁罪是非法剥
夺他人人身自由;故意伤害罪是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
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
物抢走的行为。
14.Do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
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所以以上选项
均符合不适用死刑的情形。
15.AO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
完的刑期。甲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执行3年后假释,其假释考验期为2
年。
二、名词解释答案
1.犯罪未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未遂是指犯罪
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
其特征包己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
原因。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自首: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
罪行的行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
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自首分为一般自首与准自首。对
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3.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