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刑法知识竞赛复习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犯罪
C.其他刑事犯罪
D.一切犯罪
答案:D。我国《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答案:D。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属地原则是指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属人原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保护原则是指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普遍原则是指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3.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答案:C。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违法性的范围比刑事违法性更广,一般的违法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
4.甲欲杀乙,将乙打昏后又后悔,见乙未死即放弃了继续犯罪,悄然离去。后来乙因流血过多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答案:B。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甲虽然有放弃继续犯罪的行为,但并没有有效防止乙死亡结果的发生,乙最终因流血过多死亡,所以甲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
5.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A.甲磨刀准备杀乙
B.乙将毒药投入丙的茶杯中
C.丁为了盗窃邻居家财产,毒死了邻居家的看家犬
D.戊在树丛中向仇人己开枪射击,因枪法不准,未击中己
答案:A。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甲磨刀准备杀乙,属于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是犯罪预备。B选项乙将毒药投入丙的茶杯中,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C选项丁毒死邻居家的看家犬是为盗窃创造条件,已经进入到了犯罪的实行阶段;D选项戊开枪射击仇人己,已经着手实施犯罪,未击中属于犯罪未遂。
6.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D。根据《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A.有期徒刑
B.管制
C.剥夺政治权利
D.拘役
答案:C。附加刑是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于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而有期徒刑、管制、拘役属于主刑,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
8.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年以上,可以假释。
A.10
B.12
C.13
D.15
答案:C。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9.甲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刑罚执行3年后,又发现他在判决宣告前还犯有放火罪,应判处有期徒刑7年。经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0年有期徒刑。对甲还需要继续执行的刑期是()。
A.10年
B.7年
C.5年
D.3年
答案:B。根据《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甲原判刑期5年,已执行3年,新判决决定执行10年,所以还需执行10-3=7年。
10.下列行为中,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是()。
A.某国有公司经理将本单位公款10万元借给亲友使用半年
B.某国有公司经理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公款10万元供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