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课标要求;;;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细胞
①种类;②抗原呈递细胞;(2)三种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2.免疫系统的功能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①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②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树突状细胞识别乙型肝炎病毒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2024·山东卷,7A)()
提示树突状细胞识别乙型肝炎病毒后可对其进行摄取和加工处理,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2)APC(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2024·湖南卷,2D)()
提示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3)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2023·江苏卷,11B)()
提示病原体表面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当相同病原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不同时,分泌产生的抗体也不同。;(4)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2023·全国新课标卷,3C)()
提示B细胞也能呈递抗原。
(5)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免疫自稳。(2022·北京卷,10B)()
提示清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免疫防护作用为免疫防御。
(6)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2021·山东卷,18B)()
提示细胞毒性T细胞是通过诱导靶细胞裂解,暴露抗原来抵抗病毒,不同于吞噬细胞。
(7)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2020·全国卷Ⅲ,4C)()
提示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分子。;考向1根据免疫系统的组成
1.(2024·湖南卷,2)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解析抗原呈递细胞(APC)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A正确;
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依赖溶酶体对病原体进行处理,故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B正确;
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时,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身物质或结构,进而引起组织损伤,C正确;
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PC),D错误。;2.(2023·江苏卷,11)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解析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布在免疫器官、血液、淋巴液等处,A错误;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B错误;
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不一定相同,C错误;
抗原呈递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可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的活化,D正确。;考向2围绕免疫系统的功能
3.(2025·重庆南开中学模拟)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了肠道机械屏障。肠道上皮内的淋巴细胞和Peyers淋巴结等构成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能够抵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研究发现,射线会使肠道黏膜受损,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slgA)含量下降,肠源性感染加重。用白细胞介素-4(IL-4)治疗后,slgA含量明显升高,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肠道机械屏障是阻挡病原体入侵的第二道防线
B.产生slgA的浆细胞只能由一种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C.slgA、IL-4等所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D.射线可能导致了黏膜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解析肠道机械屏障是阻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产生slgA的浆细胞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也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错误;
slgA、IL-4等所有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溶菌酶可以由其他细胞分泌产生,C错误;
射线会使肠道黏膜受损,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slgA)含量下降,而用白细胞介素-4(IL-4)治疗后,slgA含量明显升高,T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