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一、建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docx
文件大小:14.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1.84千字
文档摘要

一、建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一)、拆除工程

施工方法: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拆除的方式。对于非承重墙体,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如电镐进行拆除;对于较大面积的楼板或结构构件拆除,先在拆除部位周围设置防护设施,防止拆除过程中物体坠落伤人,然后采用小型液压破碎锤进行拆除作业。拆除顺序遵循先上后下、先非承重结构后承重结构的原则,以确保拆除过程的安全。

施工工艺:拆除前,对拆除区域内的水电线路进行详细排查,标记并切断相关电源和水源,防止拆除过程中造成水电泄漏事故。在拆除墙体时,从墙体顶部开始,逐块拆除墙体材料,将拆除后的材料及时清理并运输至指定的垃圾堆放场地,分类堆放以便后续回收利用或处理。拆除楼板时,在楼板下方搭设临时支撑结构,防止拆除过程中楼板突然坍塌,然后按照从边缘向中心的顺序进行破碎拆除。

工序安排:计划从2025年5月1日开始,工期为10天。拆除工作优先开展,为后续的结构加固和新建墙体等工序创造条件。拆除过程中,同步进行拆除区域的垃圾清理工作,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不影响后续施工。

(二)、结构加固工程(如有)

施工方法:若存在结构加固需求,根据设计要求可能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增大截面法或植筋等方法。粘贴碳纤维布时,先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干燥,然后均匀涂抹粘结剂,将碳纤维布按照设计要求粘贴在混凝土表面,并使用滚筒滚压,使其与混凝土表面充分粘结。增大截面法施工时,先对原结构进行凿毛处理,增加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然后绑扎新增钢筋,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植筋施工时,使用电钻按照设计要求钻孔,清理孔内灰尘,注入结构胶,将钢筋插入孔内至设计深度。

施工工艺:在粘贴碳纤维布工艺中,混凝土表面处理至关重要,需去除表面的油污、疏松层等杂质,并用砂纸打磨平整。粘结剂的涂抹厚度要均匀,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碳纤维布的搭接长度和层数严格按照设计执行。增大截面法施工中,新增钢筋的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绑扎要牢固,模板的支设要保证尺寸准确、拼接严密,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植筋施工时,钻孔深度和孔径要符合设计标准,结构胶要充分搅拌均匀,钢筋插入后要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使结构胶充分固化。

工序安排:拆除工程完成后,于2025年5月11日开始结构加固施工,工期预计15天。结构加固是保证建筑后续使用安全的关键工序,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质量控制,每完成一道工序都需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三)、新建墙体工程

施工方法: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墙体材料,如轻质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确保灰缝饱满、墙体垂直平整。在砌筑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增强墙体的稳定性。

施工工艺:砌筑前,对墙体材料进行浇水湿润,使其含水率符合要求。在砌筑部位弹好墙体轴线和边线,按照皮数杆控制墙体的砌筑高度。砌筑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在8-12mm之间,灰缝要横平竖直、均匀一致。构造柱钢筋在绑扎完成后,先砌墙,然后支设构造柱模板,浇筑混凝土。圈梁模板支设完成后,绑扎圈梁钢筋,最后浇筑圈梁混凝土。

工序安排:结构加固工程完成后,2025年5月26日开始新建墙体施工,工期为20天。新建墙体施工过程中,要与电气安装工程中的线管预埋工作密切配合,避免后期在墙体上随意开槽打洞,影响墙体质量。

(四)、墙面、地面基层处理工程

施工方法:墙面基层处理采用抹灰工艺,地面基层处理根据不同地面材料选择相应方法。对于水泥砂浆地面,先进行基层清理,然后浇筑水泥砂浆并压实抹平;对于地砖或地板地面,先对基层进行找平处理。

施工工艺:墙面抹灰前,先对墙面进行基层清理,洒水湿润,然后涂抹底层砂浆,厚度控制在5-7mm,待底层砂浆初凝后,涂抹面层砂浆,厚度为5-8mm,并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搓毛。地面基层清理时,去除地面上的杂物、灰尘等,确保基层平整、干净。水泥砂浆地面浇筑时,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搅拌砂浆,使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然后用刮杠刮平,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光。地砖或地板地面找平采用水泥砂浆或自流平材料,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施工,确保地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工序安排:新建墙体工程完成后,2025年6月15日开始墙面、地面基层处理施工,工期预计10天。基层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装饰工程的效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平整度、垂直度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