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质量保证措施
1桩基工程质量控制
钻孔灌筑桩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工程质量通病:坍孔、钻孔漏浆、桩孔偏斜、缩孔、钢筋笼放置与设计不符,断桩等。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孔深未达到设计要求
孔深测量基点、测绳不准、岩样误判。
1.细查岩样防止误判。
2.根据钻进速度变化和钻进工作状况判定。
3.设固定基点、采用制式测绳。
2.孔底沉碴过厚
清孔不彻底。
1.选用合适的清孔工艺。
2.清孔、下钢筋、浇灌混凝土连续作业。
3.坍孔
岩层变化,措施不力。
1.松散砂土或流砂中减慢钻进速度。
2.加大泥浆比重。
3.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4.孔径不足
头直径偏小、土质特殊。
1.选用合适的钻头直径。
2.流塑性地基土变形造时,宜采用上下反复扫空方法,以扩大孔径。
5.钢筋位置、尺
寸、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
加工、运输、安装工艺有误。
1.钢筋笼较大时,应设φ11或φ18加强箍,间距2~2.5m。
2.钢筋笼过长时应大吨位整体吊装。
3.设置足够的环状混凝土或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厚。
6.混凝土灌注中非通长的钢筋笼浮笼
钢筋笼低标高以下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导管提升不及时、流砂涌入。
1.浇灌混凝土导管不能埋的太深,使混凝土表面硬壳薄些,钢筋笼容易插入。
2.将2~4根竖筋加长至桩底。
3.保持合适的泥浆密度,防止流砂涌入托起钢筋。
7.桩身混凝土蜂窝、孔洞、缩径、夹泥、断桩
混凝土配合比或灌注工艺有误。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2.连续灌注,每次灌注量不宜太小,成桩时间不能太长。
3.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得小于1m,导管不准漏水,导管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4.钢筋笼主筋接头焊平,导管法兰连接处罩以圆锥形铁皮罩,防止提管时挂住钢筋笼。
2墩台工程质量控制
(1)钢筋绑扎后要横平竖直,主筋的位置、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做到不漏筋、不少筋、不错位。
(2)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支撑牢固。模板的架立要精确,特别是模板的几何尺寸、模板牢固以及美观程度,并设专人在砼灌注时经常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做到不跑模、不漏浆、不错位,使工程质量达到内实外美。
(3)立柱、台身砼水平分层进行振捣,厚度为30-40cm(即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且一次连续灌注。如因故中途停灌,灌注面应立即整理成水平面,严格禁止斜面接缝。
(4)严格控制砼坍落度,砼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应用滑槽、串筒等,防止砼离析。砼适当振捣,以砼不再下沉,表面开始泛浆,不出现气泡为止。浇筑砼坚持动态质量控制和“三方值班制”(工程项目领导、技术人员、试验人员),人、机、料、工各环节有一不具备,质检工程师不得签开盘令。
3箱梁施工质量控制
(1)组织公司的技术力量,对该项目施工图纸,尤其是箱梁施工图进行系统的会审,及时提出图纸中不妥之处或需优化的方案。
(2)提前编制箱梁支架方案,并及时组织专家评审。
(3)现浇支架要求牢固、安全、有足够的承载力,浇筑混凝土前应以1:1.1重量预压,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及部分地基沉降,支架预压时间不得少于7天,且连续3天累计沉降不大于3mm方可视为稳定,支座位置处的地基应避免被水浸湿。
(4)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锚下、波纹管下方、齿板等处混凝土捣筑密实,以避免锚垫板被压坏或预应力损失太大,确保有效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
(5)为防止混凝土裂缝和边棱破损,并满足局部强度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
(6)卸架时应先卸悬臂部分,再从跨中向两边对称卸架,支架卸除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先从跨中对称向两端松一次架,然后再从跨中对称向两端卸除,以防过大冲击。
(7)钢模板初次使用时应将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锈迹清除干净。不得采用对混凝土表面有污染、对混凝土有腐蚀的废机油、肥皂水、洗衣粉等材料代替脱模剂。
(8)钢绞线进场后,必须按有关规定对其强度、外形尺寸、物理及留学性能等进行严格试验。
(9)锚头应进行裂缝探伤检验,夹片应进行硬度检验,锚具应进行锚具-钢绞线组装件的锚固性能试验,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申量作修正。
(10)所有预应力钢筋不许焊接,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部位应予切除,不准使用。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
(11)钢绞线应用圆盘切割机切割,不允许用电、气切割。钢绞线、锚具应避免生锈及局部损伤,以免脆性破坏。
(12)由于钢束大量采用单端张拉,应特别注意波纹管的制作质量,在浇注混凝土时防止漏浆影响钢束张拉。
(13)箱梁在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严禁踩踏波纹管,钢波纹管壁厚不得小于0.3mm,不应有沙眼,尤其要注意保护顶板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