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一)组织架构与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成立项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持建筑工程二级建造师证,具备5年以上装修工程管理经验),技术负责人、质量主管任副组长,各施工班组长为组员,形成“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主管-班组质检员”四级质量管理网络。
质量主管需持省级以上质量员岗位证书,每日巡查现场质量不少于4小时,建立《质量巡查日志》,记录问题及整改情况。
质量责任制度
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岗位质量责任:
项目经理:对项目整体质量负总责,组织质量策划与验收。
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及质量问题处理。
质量主管:监督工序质量,行使质量否决权。
班组长:落实班组自检,确保工序一次达标。
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关键工序(如龙骨安装、木饰面铺贴)施工人员需在验收记录上签字,留存影像资料,可追溯期至保修期结束。
(二)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
材料进场验收机制
建立“三检制”验收流程:
资料检查:核对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环保认证(如轻钢龙骨需提供镀锌层厚度检测报告,木饰面需提供甲醛释放量检测报告,E1级标准≤0.124mg/m3)。
外观检查:轻钢龙骨表面镀锌层无脱落,石膏板无受潮变形,柚木皮纹理一致、无开裂。
抽样送检:按规定对防火涂料(燃烧性能B1级)、防水材料(不透水性≥0.3MPa/30min)等进行见证取样,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材料存储与标识管理
材料按品类分区存放,设置标识牌(内容包括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检验状态),合格品挂“绿色”标识,待检品挂“黄色”标识,不合格品挂“红色”标识并立即退场。
易燃材料(如油漆)存放于专用仓库,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60%,实行“双人双锁”管理,领用时登记用途及数量。
施工设备质量管控
电锯、电焊机等设备需有出厂合格证及安全认证,使用前检查安全防护装置(如电锯防护罩、焊机接地线),每月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填写《设备保养记录》,不合格设备禁止使用。
(三)施工过程质量管控
技术交底制度
分三级交底: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员、质量主管交底,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质量标准、关键工序控制点。
施工员向班组长交底,结合现场实际讲解操作要点(如天棚跌级龙骨安装的标高控制、木饰面拼接的45°斜角工艺)。
班组长向作业人员交底,示范具体操作步骤,如防火涂料涂刷的“三涂两检”流程。
交底需形成书面记录,双方签字确认,附示意图及影像资料。
工序质量控制流程
实行“三检一验”制度:
自检:班组完成工序后自行检查,填写《自检记录表》。
互检:相邻工序班组交叉检查,如天棚龙骨安装后,水电班组检查管线预埋位置。
专检:质量主管按验收标准检查,重点控制龙骨间距、板材接缝等关键指标。
监理验收:专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通过方可进入下道工序,隐蔽工程需留存影像资料。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天棚跌级龙骨施工:
控制点:龙骨水平度、吊杆间距、防火涂料厚度。
控制措施:用激光水平仪校准龙骨标高,吊杆间距≤1200mm,防火涂料每遍涂刷后用测厚仪检测,总厚度≥0.6mm。
木饰面墙面施工:
控制点:龙骨含水率、基层平整度、面层拼接缝。
控制措施:龙骨含水率≤12%,基层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误差≤2mm),面层拼接缝≤0.5mm,用木蜡油填缝。
地面自流平施工:
控制点:基层处理、砂浆稠度、养护时间。
控制措施:基层打磨后涂刷界面剂,砂浆稠度控制在110-130mm,养护期间禁止上人(≥48小时)。
(四)质量检测与验收标准
质量检测工具与方法
配备专业检测工具:激光水平仪(精度±1mm/10m)、靠尺(2m,精度±1mm)、塞尺(0.02-1mm)、涂层测厚仪(精度±1μm)、绝缘电阻表(500V,精度±5%)等。
检测方法:
天棚平整度: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每100㎡检测5处。
防火涂层厚度:每100㎡取3个检测点,用测厚仪测量。
电气绝缘电阻:每回路检测,电阻值≥0.5MΩ。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标准
天棚工程:
轻钢龙骨:间距偏差≤50mm,起拱高度为房间短向跨度的1/200-1/300。
石膏板:接缝高低差≤1mm,螺钉间距150-200mm,距板边10-15mm。
墙面工程:
木饰面:立面垂直度≤3mm/2m,表面平整度≤2mm/2m,阴阳角方正度≤3mm。
涂料:颜色均匀,无泛碱、咬色,流坠、疙瘩≤3处/100㎡。
地面工程:
自流平:平整度≤3mm/2m,空鼓面积≤400c㎡/处,且每50㎡≤2处。
地胶:接缝高低差≤0.5mm,焊接强度≥8N/mm,边缘翘起高度≤1mm。
(五)质量问题整改与追溯
整改闭环管理
发现质量问题后,质量主管下发《整改通知单》,明确问题描述、整改要求、完成时间,整改后由班组、质量主管、监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