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监测频次汇总(包括重点部门)
1.前言
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常常会有朋友问到。空气监测频次是多少?物表和手多久做一次采样?有没有规范规定呢?
近几年,我国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种规范层出不穷,细细研读各种规范后,将有关的规定罗列于本文,供老师们参考。
2.汇总各种规范后得出结论:
①重点部门监测频次是每个季度一次。
②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WS/T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③非重点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有些“常规监测”字样,那就需要本单位自己制定啦。
3.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要求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监测频度为每季度。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4.手卫生效果的监测要求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层流病区、骨髓移植病区、器官移植病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区、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口腔科、内镜中心(室)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采样时机为工作中随机采样,采样方法遵循GB15982的要求进行。
WS/T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ICU要求
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15982。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
6.内镜室的规定
(一)消毒剂浓度监测:
1、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应每批次进行浓度监测;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
2、染菌量监测:每季度应监测1次。
(二)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1、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
2、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
(三)每季度应对医务人员手、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环境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7.洗衣房规定
每半年对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1次卫生学抽检,符合GB15982三类环境规定。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2016
8.供应室无菌物品监测规定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
9.静配中心规定
每月应当定时检测洁净区空气中的菌落数,并有记录。
水平层流洁净台每周应当做一次动态浮游菌监测,方法:将培养皿打开,放置在操作台上半小时,封盖后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0〕62号
空气中沉降菌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尘埃离子至少每年检测一次。应每3个月对水平层流洁净台、生物安全柜等物体表面进行一次微生物检测。擦拭或拭子采样法细菌总数≤5cfu/cm2,未检出致病菌者为合格。手监测主要是手卫生监测和手套指尖监测。检测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则为合格。取样前,禁止接触75%乙醇等消毒剂,否则会造成假阴性结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国卫办医函〔2021〕598号
10.输血科规定
“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min或200cfu/m3为合格。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
11.污水监测规定
生物学指标:总余氯每日至少2次,粪大肠菌每月不得少于1次。理化指标:取样频率为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
值计,总a、总b在衰变池排放前取样监测。每月监测不得少于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