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及解析(七)
真题是网上收集的,都是考生靠回忆整理出来的,大体的题意和真题基本上一致,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可能会和真题有出入。参考答案是本人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经验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甚至和评分标准有较大出入。以上请悉知!
华北地区某原油管道工程于2014年取得环评批复,2016年建成试运行,现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程起于A首站,由南向北终于B末站,全长88km,管道常温输送中东进口原油(含硫率1.82%),规模为800万t/a,设计压力为5.1MPa,管材为φ599×6.4的L360螺旋埋弧焊钢管。A首站建设4台输注泵、3台给油泵、6个10万m3外浮顶储罐、1套含油污水处理设施和1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B末站建设1套计量设施和1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管道路由包括KI段和KⅡ段,KI段(K0~K43)长43km,位于滨海冲积平原区,KII段(K43~K88)长45km,位于平原微丘区。管道施工方式以开挖敷设为主,施工作业带宽16m。K14~K14+280段和K26~K26+450段管道采用定向钻从河床下15m处由南向北分别穿越C河和D河,并在D河两岸各设1座自动截断阀室。工程站场和截断阀室永久占地2.33hm2,施工作业带和施工便道临时占地140.93hm2。
环评文件中记载的管道沿线基本情况为:KI段占地类型多为水田和滩地,K0~K7段邻近E湿地自然保护区,A首站和管道距该保护区实验区边界最近距离分别为0.18km、0.15km,距核心区边界最近距离分别为5.2km、3.5km。被样方调查表明,保护区植被类型主要为芦苇群落、碱蓬草群落等,多分布在核心区。核心区是鸟类的越冬地和繁殖地,有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等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实验区用地现状多为水田和滩地。C河和D河均属引黄输水河道,引黄输水期为每年6~9月。KⅡ段多为早地,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小麦和棉花。K65~K78段管道两侧0.2km范围内有黄村等5个村庄。
环评文件批复要求:管沟施工须实施土壤分层开挖、分别堆放、分层回填,在附近E湿地自然保护区段禁止设施工营地、排放试压废水;穿越引黄河段管道施工,禁止设泥浆池,废弃泥浆异地处理,且须避开引黄输水期;引黄河流两侧设自动监控、自动阻断设施,管道穿越河流段和管道邻近保护区段配备用于溢油拦截与回收的应急物资,A首站设事故污水应急收集池、布设地下水监测井。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表明:由于K65~K78段管道路由局部改移,最大偏移距离0.8km,工程管线实际长度增加了3km。C河穿越段管道施工时间为2015年10~11月,因地质原因C河穿越段管道施工方式由定向钻改为大开挖,并将管道敷设在洪水冲刷线以下4m,管道壁厚增加3mm。其他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与批复的环评文件一致。验收调查期间实际输油量按设计压力折合709万t/a。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方案提出:调查局部改移段环境保护目标,生态影响调查阶段侧重核算原评价范围内工程占地面积变化及施工作业带上农作物损失情况,开展环保措施运行效果验收监测,检查环评文件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情况等。
问题:
1、验收调查期间运行工况是否满足竣工环保验收工况要求?
满足。
理由:项目在工程正常运行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
解析: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对于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可按其行业特征执行,在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
2、给出K65~K78改移段环境保护目标核查的主要内容。
(1)核查改移段与黄村等5个村庄的实际距离等位置关,受影响的范围和村庄数量。
(2)核查受改移段影响的新增的环境保护目标数量、与改移段的位置关系。
(3)核查改移段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及农作物损失情况。
解析:根据题意,该路段环境保护目标是村庄和耕地(旱地)及其农作物。
3、给出邻近湿地自然保护区段管道施工生态影响验收调查的主要内容。
(1)核查A首站和K0~K7段管道与保护区实验区的最近距离及距核心区边界最近距离。
(2)核查管沟施工土壤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禁止在保护区设置施工营地、排放试压废水等生态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
(3)核查施工对保护区芦苇、碱蓬草等植被,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等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实际影响情况。
(4)核查施工实际占地情况。
4、C河穿越段管道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应关注哪些内容?
(1)施工方式改变而增加的对C河水质、水文情势的影响及其采取的保护措施和效果。
(2)管道敷设在洪水冲刷线以下4米,管道壁厚增加3mm对管道安全及其可能导致的环境风险的变化影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