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依据 循理 问道.docx
文件大小:43.3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5.43千字
文档摘要

依据循理问道

摘??要:“考试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学的参照,还是复习的方向。研读近几年浙江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和命题,既可以揭示命题者的意图,也可以发现命题的大致规律,便于教师遵循命题规则,按照考试原理,探寻有效的复习策略。而要真正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则需要把握阅读是王道、阅读与写作是一体的理念,最大化地利用好教材文本,教给学生读书之道。

关键词:浙江高考命题;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

2021年高考已经过去,对于2022届浙江学生来说,2022年是浙江自主命题的终结之年,为稳定计,相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2022届又是向新高考全国统考卷过渡的一年,高考复习必然要顾及全国卷的一些命题特点。在这承前启后的一年里,高三的语文教师要“依据、循理、问道”,尤其是在复习低效的语文学科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上。

按照往年经验,离“浙江省普通高中高考考试说明”的出台应该还有半年,但高考复习却在当下。在新的说明出来之前,2021年的“考试说明”仍然是复习的主要依据。2021年的浙江省“考试说明”,就语文学科而言,各项内容及表达和2019年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和2020年相比,现代文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两点变化还是明显的。

一是将2020年第6条“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的发掘”和第7条“对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讨”合并为2021年的第6条“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二是增加了第7条“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其实就是2019年的第7条)。值得關注的是,在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中,也重提了2019年的第9条“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在命题方向上体现了继承与发展,在难度系数上保持了平顺与稳定。这一点,今年高考语文的选文《麦子》(红柯)可以印证。命题者固然很难去咨询作者的创作意图,但对文本却可以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麦子》一文,既涉及对边疆的守护和开垦(中印边境冲突和新疆棉花事件),又契合了劳动创造和劳动品质(劳动教育),还有“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的期望(三胎的背景)等,这些可能都是巧合。而从考题的设置来看,命题还是稳定的(尽管题目设置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下文会论及),从小说体裁(像散文,可谓散文化的小说)特征出发,四道题中,既有环境描写作用的推断(第10题),又有人物品格的分析(第12题),还有语言赏析(第11、12题交叉)和结构功用的探究(第13题,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考核,完全在考试说明的规定范围之内。据此,笔者以为,2022年高考文学类文本的复习,仍然要侧重于五个方面:对作品体裁特征、表现手法的分析;对重要语句含意、精彩语言的品味;对作品形象、内涵的赏析;对价值判断、审美取向的评价;对创作背景、意图的探讨。

当然,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要依据的文件、政策可能还有很多,包括当下的社会政治环境、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对高考的指示和导向等,但不管怎样,高考“考试说明”应该是命题的主要依凭与根据。

高考命题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命现代文阅读的文学类题可能更难,因为选文受限的条件太多。既要考虑到政治正确,弘扬正能量,又要考虑文本内容的事理情理,还要考虑考生答题的心理。所以文学类文本尽管不少,但是可供命题选择的恐怕不多。

(一)命题:循事理情理

从近几年浙江卷文学类阅读的选文来看,笔者认为2017年的《一种美味》的内容是很不合事理、情理的。一锅没有鱼的豆腐汤,硬是吃出了鱼的美味,而且不是一个人吃出来,全家人都用有些“鲁莽”的状态呼呼地喝“鱼”汤,就连饭桌上的气氛也不是往常的默不作声,但最后发现,那条鱼根本没在锅里,它蹦到了地面,“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不知这条鱼从哪里得到神力,让它超越了极限,笔者只觉得这样的结尾已经超越了我们认知的常理。先不说一家人这么看重这条鱼却任由鱼从锅里“逃”掉而不知道不合事理,也不说没鱼却吃出有鱼的美味不合情理,单就那道诡异的光就让考生心理上难以接受,就算小说允许虚构,那也得以生活事实作为基础。当然,就小说本身来说,合不合事理、情理,不需要我们去讨论,但命题者将其选用作考试材料而且命题恰又命在结尾上(“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有什么好处?”),并且一定要考生说出好处,那就不符合情理了。所以有人说,全省29万考生,败给了一道诡异的光,那一年这道题招来的吐槽是很多的,哪怕后来作者有说明,同样难以自圆其说。

这样不合事理的选文,在以后几年的高考选文中,获得了彻底的改变。不管是2018年的《汴京的星河》,2019年的《呼兰河传》(节选),还是2020年的《雪》。但是,很遗憾,2021年的选文在事理、情理上可以接受,但在命题上还是值得商榷。作为小说,第10题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应该会涉及对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