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自然的馈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人教版(2024)
授课人
某某某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自然的馈赠”。此主题紧密围绕自然界给予我们的丰富资源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并表现自然中的美好事物。
(2)教材通过展示各种自然元素,如花朵、果实、树叶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学生将通过欣赏、创作等活动,学会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技巧,如色彩的运用、形状的描绘等。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更能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从而增强环保意识。此外,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目标
(1)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自然世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发现自然的美和独特之处,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自然,提高对自然景观和自然物体的审美敏感度。
(2)会用艺术的思维构思创作内容:鼓励学生在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艺术思维对所观察到的自然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构思。能够将自然的灵感转化为独特的艺术创作思路,培养创新意识和艺术构思能力。
(3)会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能和材料,如绘画、手工等,将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能够准确地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艺术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想法,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自然,理解自然元素的特点和美感,掌握运用不同的美术材料和技法来表现自然的馈赠。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难点: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够突破常规,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视角的艺术作品。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避免作品的千篇一律。
教学资源
(1)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张、剪刀、胶水等,供学生进行创作使用。
(2)自然标本,如树叶、花朵、果实等,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自然物体,增强对自然的感性认识。
(3)艺术作品范例,包括绘画、手工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示艺术家们如何表现自然的馈赠,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和参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像一位慷慨的母亲,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礼物。大家想一想,大自然都给我们馈赠了哪些东西呢?
(等待2分钟,让学生思考并举手发言)
学生:有花朵、树木、小鸟、河流……
教师:大家说得太棒了!大自然的馈赠真是丰富多彩。这些礼物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还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它的魅力,并用我们的双手把这些美好的馈赠表现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的馈赠”。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观察与感受自然
教师: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放了一些自然标本,有树叶、花朵和果实。请大家轻轻地拿起它们,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用手摸一摸它们的表面,感受一下它们的质地。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组观察自然标本,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
学生:我观察到树叶的形状像一把小扇子,颜色是绿色的,上面还有很多细细的纹路,摸起来有点粗糙。
教师:非常好!你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也很生动。还有其他同学想分享吗?
学生:我觉得花朵很漂亮,它的颜色很鲜艳,花瓣摸起来软软的。
教师:说得真好!大自然中的这些礼物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要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感受它们的美。
环节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自然元素
教师:同学们,除了我们直接观察自然,艺术家们也用他们的作品展现了自然的馈赠。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艺术作品。(介绍绘画、手工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分析其中运用的自然元素,如色彩、形状等)
教师:在这幅绘画作品中,画家运用了明亮的色彩来描绘花朵,让我们感受到了花朵的鲜艳和生机勃勃。再看这幅手工作品,艺术家巧妙地利用了树叶的形状,制作出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大家想一想,艺术家们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自然元素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然的美,也能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师:非常正确!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把自然的美传递给我们,同时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创造。我们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可以学习艺术家们的表现方法,把我们观察到的自然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