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图形的认识;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能够用度量法、叠合法和观察法比较角的大小.
3.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的平分线,并会进行有关角的推理与计算.;角可以看成是由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如图4.3-2,将射线OA绕点O逆时针旋转到OB位置时,就出现了角的形象.因此,我们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到另一位置时所成的图形称为角.;其中,射线的端点O叫作角的顶点.射线原来所在的位置OA叫作角的始边,旋转后的位置OB叫作角的终边,角的始边和终边统称为角的边.从始边旋转到终边所扫过的区域,叫作角的内部.
角的大小由角的始边绕顶点旋转至终边时旋转量的大小决定.;当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到与原来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时,所成的图形叫作平角,如图4.3-3所示.;角通常可用如图4.3-5所示的方法来表示.;方法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比较两者的大小.
方法2:设画出的两角分别为∠ABC,∠DEF.先移动∠DEF,使它的顶点E与∠ABC的顶点B重合,并且使∠DEF的一条边EF与∠ABC的一条边BC重合,边ED,BA都在BC的同侧.这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形:;方法3:如图4.3-6,设画出的两角分别为∠ABC,∠DEF.分别以两角的顶点B,E为圆心,以相同长度的半径画一段圆弧,与∠ABC,∠DEF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M,N及点P,Q.再将圆规尖移至点M处,使另一脚落在点N处.在不改变圆规张角的条件下,将圆规尖移至点P处.;如图4.3-6(1),若另一脚可与点Q重合,则∠ABC=∠DEF;
如图4.3-6(2),若另一脚落在∠DEF内部,则∠ABC∠DEF;
如图4.3-6(3),若另一脚落在∠DEF外部,则∠ABC∠DEF.;?;1.图中有哪几个角?用适当的方式将这些角表示出来.;2.对于如图所示的各个角,用“”“”或“=”填空:;3.在一张纸片上画一个角,通过折叠折出这个角的平分线.;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周角等于360°,一个平角等于180°.把一个周角分为360等份,每一等份叫作1度,记作1°.
平角的一半(即90°的角)叫作直角.小于直角(即小于90°)的角叫作锐角.大于直角但小于平角(即大于90°但小于180°)的角叫作钝角.;在用量角器量一个角时,很多时候它的度数并不是整数,因而以度为单位精度还不够,与长度单位一样,这时需要考虑用更小的单位来度量.;把1°的角分成60等份,每一等份叫作1分,记作1′,再把1′的角分成60等份,每一等份叫作1秒,记作1′′,即;例1用度、分、秒表示54.26°.;例2用度表示48°25′48′′.;例3计算:
(1)37°28′+24°35′;(2)83°20′-45°38′20′′.;1.填空:;2.计算:;3.10时整,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是多少?15时整呢?;∠1+∠2的度数是90°,∠3+∠4的度数是180°.;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直角(90°),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180°),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也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例如,34°的角与56°的角互为余角,图4.3-8(a)中∠1与∠2互为余角;48°的角与132°的角互为补角,图4.3-8(b)中∠3与∠4互为补角.;由于∠1+∠2=180°,∠1+∠3=180°,
所以∠2=180°-∠1,∠3=180°-∠1.
因此∠2=∠3(等量代换).;例4如图4.3-10,∠AOB与∠BOD互为余角,OC是∠BOD的平分线,∠AOB=29.66°,求∠COD的度数.;1.填空:;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