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 高中语文文言特殊句式突破课件.pptx
文件大小:399.2 K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5.58千字
文档摘要

一、追根溯源:为什么要突破文言特殊句式?演讲人

追根溯源:为什么要突破文言特殊句式?01策略升级:2025年突破文言特殊句式的教学路径02分类突破:文言特殊句式的四大核心类型03总结:文言特殊句式突破的核心价值04目录

2025高中语文文言特殊句式突破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高中语文教学近十年的一线教师,我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困惑:“老师,文言文读起来像‘天书’,明明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完全不懂!”这种“能识单字,不解文义”的现象,往往源于对文言特殊句式的陌生。2025年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更强调“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而文言特殊句式正是文言文语法体系的“骨骼”——掌握它,学生才能真正“解码”古文,实现从“翻译”到“理解”的跨越。今天,我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认知—突破—应用”三阶段,系统梳理文言特殊句式的突破路径。

01追根溯源:为什么要突破文言特殊句式?

追根溯源:为什么要突破文言特殊句式?在开始具体教学前,我常问学生一个问题:“现代汉语与文言文最大的差异是什么?”答案往往聚焦在词汇(如古今异义),但更深层的差异其实是语法规则的演变。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定—中”“状—中”,而文言文因语言发展的阶段性、表达的凝练性,形成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征。举个真实的教学案例:去年讲解《鸿门宴》时,有学生翻译“大王来何操”为“大王来什么操”,这正是忽略了“宾语前置”这一特殊句式——正确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类似的错误在学生作业中高频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无意识”。从考试层面看,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题(包括翻译、断句、文意理解)中,约60%的失分点与特殊句式相关。例如2024年全国甲卷翻译题“求人可使报秦者”,若学生不懂“定语后置”(正确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之人”),就会直接导致翻译错误。

追根溯源:为什么要突破文言特殊句式?更重要的是,突破特殊句式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关键。当学生能自觉识别“见…于…”表被动、“之”“是”提宾等规律时,阅读文言文就不再是逐字硬译,而是能“顺句读、明逻辑”,真正走进文本的思想内核。

02分类突破:文言特殊句式的四大核心类型

分类突破:文言特殊句式的四大核心类型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四类。这四类句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文言文的语法网络。教学中,我常采用“标志识别—典型例析—变式训练”的三阶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认知。

判断句:“是”与“非”的文言表达判断句的核心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现代汉语多用“是”表判断,而文言文的判断句形式更丰富,可分为有标志判断句和无标志判断句。

有标志判断句

?“…者,…也”式:最典型的判断句式,“者”表提顿,“也”表判断。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需注意“者”“也”可单用,如“粟者,民之所种”(单用“者”)、“张骞,汉中人也”(单用“也”)。

?“乃”“即”“则”“皆”等副词表判断:这些副词加强肯定语气,相当于“就是”“都是”。例如《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判断句:“是”与“非”的文言表达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乃大惊”中“乃”表“竟然”,但“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乃”表判断)。?“为”表判断:较少见,多为“…为…”结构,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他们的云气都呈现为龙虎的形状)。无标志判断句直接通过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表判断,需结合语境理解。如《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的豪杰),《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前半句无标志,后半句用“也”加强)。学生易错点:混淆“是”的词性。文言文中“是”多为代词(“这”),如“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而非判断动词。

被动句:“被”动的文言表达被动句的核心是“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现代汉语多用“被”表被动,而文言文被动句的标志更灵活,可分为有标志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被动句

?“见”字式:“见+动词”表被动,如《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需注意“见”有时表“我”(如“慈父见背”),需结合语境区分。

?“为”字式:包括“为+动词”(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