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4.1电是什么说课课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ppt
文件大小:17.16 M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2.06千字
文档摘要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十四章了解电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十四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534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第四环节:课堂检测及时巩固2第五环节:结合表格评价总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应用6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呈现课题1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呈现课题设计意图:用新奇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用有趣小实验导入新课,呈现课题。教师活动:摇晃塑料袋中的米粒。用作业纸摩擦过的笔去吸引纸棒和小纸环。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讨论并发表见解。探究摩擦起电现象(一)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二)验电器(三)(一)探究摩擦起电现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课本“探究摩擦起电现象”实验,并用身边器材进行创新实验。设计意图:形式多变的实验现象,把带电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展示课堂教学中的“做中学,乐中学。”(一)探究摩擦起电现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课本“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活动,并用手边器材进行创新。(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学生活动:1、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小组实验: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分别去靠近不同的带电体:自然界只有两种不同电荷:正电荷、负电荷②教材图14-3所示的实验③判断塑料吸管、笔所带电荷的正负:塑料吸管带负电,笔带正电。2、展示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教师活动:1、实验任务:①对带电体分类,认识电荷的种类。②探究电荷间有什么作用规律;2、明确实验要求3、教师巡视指导。4、组织各小组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结论。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结论。③判断纸摩擦过的吸管、笔所带电的正、负。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分类、实验加推理的科学方法轻松的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两种。判断带电体所带电的正、负,加深了学生对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为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交流展示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分享了成功的快乐。化整为零,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现象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纸摩擦过的透明笔杆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纸摩擦过的打火机纸摩擦过的塑料尺纸摩擦过的小瓶子。。。。。。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带电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用纸摩擦过的带电体透明笔杆、塑料吸管、打火机、塑料尺、小瓶子等,可以分为类。自然界中的带电体可以分为类。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的,必然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排斥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排斥的,必然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两两吸引排斥吸引排斥排斥吸引排斥排斥吸引吸引(实验加推理、分类)1.探究电荷的种类(实验加推理、分类)(1)两根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带相同的正电荷,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2)两根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带相同的负电荷,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异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三)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教师活动:活动任务:①观察、试用验电器。②交流与讨论:a、验电器的构造是怎样的?b、试一试,怎样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依据的原理是什么?c、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大小的不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3、教师巡视指导。4、组织各小组展示交流,及时点拨。展示自制的验电器。学生活动:1、学生自己观察、试用验电器。2、小组内讨论“交流与讨论”中的问题。3、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学生小组内观察、试用验电器,交流讨论,教师点拨。设计意图:学生自学、小组活动、交流展示使学生轻松的完成了对验电器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利用仪器解决处理问题的意识。设计意图:清除地面头发的方法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雷电的本质静电除尘静电喷漆提高学生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醒学生应用物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