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pptx
文件大小:10.44 M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1.49千字
文档摘要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目录CONTENTS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前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由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2.教材特点:(1)本节课从物体的浮沉、鸡蛋的沉浮两方面,分别从改变自身重力、排水体积、液体密度三方面来实现自由沉浮,便于理解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观察与动手做以及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现象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1.对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2.基本掌握了浮力的各种计算方法二、心理特点初二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很感兴趣,喜欢动手实验,有较强的参与欲望三、认知困难物理抽象思维还比较薄弱,注意力较难集中,对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熟悉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通过探究了解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认识浮沉现象,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出结论。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掌握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能灵活应用浮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教学探究式学习法演示实验法探究实验法观察分析法活动体验法探究学习法观察归纳法小组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流程—引入大美雅安“雨城”“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天府之肺”“熊猫故乡”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茶设计意图:以雅安的区域特色引入,吸引学生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和区域自豪感

教学流程—认识浮沉现象漂浮悬浮沉底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现象来使学生初步认识浮沉现象,减轻学生的认知困难

教学流程—物体的浮沉条件设计意图:从受力分析角度+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加强学生的受力分析能力以及将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教学流程物体的浮沉条件注意:1.用密度比较时,物体必须是实心或者是使用物体的平均密度。2.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漂浮;下沉的最终状态是沉底。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加深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认识

教学流程—学以致用设计意图:联系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浮沉条件的应用判断如左图杯中茶叶受到的浮力重力。小于

教学流程—实验探究做一做???????设计意图: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流程—应用设计意图:了解浮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物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轮船潜水艇打捞沉船盐水选种热气球

教学流程—课堂总结浮沉条件对比浮力与物体的重力对比物体和液体的密度??????设计意图:锻炼逻辑能力,构建完整框架

教学流程—课堂练习10.一量筒内装有60毫升的水,把一个质量为20克的物体放入该量筒后液面升高到75毫升处,则该物体最后在水中的状态是()A.一定漂浮B.一定下沉C.可能漂浮D.可能悬浮?设计意图:查漏补缺,同时帮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物体的浮沉F浮G物F浮F浮G物G物上浮悬浮下沉???,,,???漂浮沉底??结论:物体浮沉取决于浮力和重力大小二、浮沉应用1.轮船2.潜水艇3.打捞沉船5.热气球4.盐水选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