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讲两种电荷
内容导航——预习三步曲
第一步:学
析教材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
练习题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
练考点强知识:5大核心考点精准练
第二步:记
串知识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
第三步:测
过关测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
知识点1摩擦起电
1.现象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常使用的电风扇外壳有一层的灰
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引纸屑
用毛衣摩擦过的气球可以吸引头发
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带电的性质:带电体具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以利用此性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摩擦起电的条件
(1)相互摩擦的是两种不同物质的物体;
(2)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彼此绝缘。
知识点2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导体
绝缘体
定义
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示例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各种酸、碱盐的溶液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导电或不导电的原因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电荷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被束缚在原子内,不能自由移动,即绝缘体并非不含电荷,而是缺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联系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改变。例如,常温下玻璃板是绝缘体,而在高温下达到红炽状态时,就变成了导体。
“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是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是电子的得失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知识点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探究实验:两种电荷
图示
实验
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分析
同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它们所带的电荷种类一定是相同的,相同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种类不同,不同种类的电荷之间相互吸引
同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所带电荷种类相同,相同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探究归纳
(1)电荷间有相互作用;(2)相同电荷间与不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2.两种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表示。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用“-”表示。
3.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现象
说明
两个小球都带正电荷,它们相互排斥
两个小球都带负电荷,它们相互排斥
两个小球带有异种电荷,它们相互吸引
结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点4验电器
1.电荷量
(1)定义: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通常用Q表示。
(2)单位: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4.验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工作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使用方法
将被检验的物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反之,则不带电
使用说明
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所带电的多少,对同一个验电器来说,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物体所带电荷越多
验电器的另类用法
先让验电器带上某种已知的电荷,使两片金属箔张开一个小角度,再将被检验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若两片金属箔张角变大,则被检验物体与验电器所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若两金属箔先闭合后张开,则被检验物体与验电器所带的电荷是异种电荷。验电器两片金属箔的张角变小,则不能判断被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以及带什么电荷。
知识点5摩擦起电的原因
1.原子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中心,比原子小得多;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如甲图所示。如图乙所示是氧和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甲乙
(2)电子: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e=1.6×10-19C。
2.图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1)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2)特征:相互摩擦后带电的两个物体必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知识点6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项目
与静电有关的现象
解释
防止
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运输汽油的油罐车会因摩擦而产生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