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化学反应工程总结.docx
文件大小:27.74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1.93千字
文档摘要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2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

2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1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

1

一、绪论

1.

争论对象是工业反响过程或工业反响器

争论目的是实现工业反响过程的优化

决策变量:反响器构造、操作方式、工艺条件

优化指标——技术指标:反响速率、选择性、能耗把握转化率、收率与选择性的概念

工程思维方法

反响器型式操作方式操作条件

T

工程因素 反响结果r,

C

工程问题 动力学问题

二、化学反响动力学

反响类型:简洁反响、自催化、可逆、平行、串联反响根本特征、分析推断

化学反响速率的工程表示

工业反响动力学规律可表示为:

浓度效应——n工程意义是:反响速率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温度效应-—E工程意义是:反响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两个温度下的反响速率常数k,可以按下式计算活化能E:E——cal/mol,j/mol T——K

R=1。987cal/mol.K=8.314j/mol.K

三、PFR与CSTR根本方程

抱负间歇:

抱负PFR:

CSTR:

图解法

τ/c

τ

A0

0 x x

Af A

四、简洁反响的计算

n=1,0,2级反响特征

浓度、转化率、反响时间关系式PFR→CSTR,CSTR→PFR

根本关系式 PFR〔间歇〕n=0

n=1n=2

τ

CSTR

五、可逆反响 A k1 P

k

2

温度效应: xA

浓度效应:

PFR积分式

CSTR:由根本方程导出 1

2

3

T

T

六、平行反响

1k P〔主反响〕

1

A

2, k S〔副反响〕

2

温度效应:温度上升有利于活化能大的反响浓度效应:浓度上升有利于级数大的反响计算:由根本方程PFR、CSTR推出

①反响器选型与组合优化:

各种状况分析。β~CA曲线——对应面积=CP

β~XA曲线—-对应面积=CP/CA0

②最优加料方式:p193—194平行反响

P

A+B

S

七、串联反响

APSk k

A

P

S

1 2

温度效应:温度上升有利于活化能大的反响(同平行反响〕

浓度效应:但凡使增大的因素对串连反响选择率总是不利的。

①串联反响的计算

PFR CSTR

物料衡算

②串联反响的最优反响时间、转化率与最大收率PFR CSTR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6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

6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5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

5

八、自催化反响

A+P P+P

九、变分子反响

反响器组合优化

①空速SV的物理意义与因次

②膨胀率的定义

③膨胀因子的物理含义

④变分子反响中停留时间t与空时τ的大小关系

十、循环反响器的计算十一、返混

不同年龄的物料相互之间的混合——返混〔CSTR〕

一样年龄的物料相互之间的混合--混合〔间歇反响器〕

返混的起因:①空间上的反向流淌②不均匀的速度分布

返混的结果:反响器内的浓度变化〔)

改善措施:分割—-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

和含义

数学期望与方差 无因次方差

CSTR

PFR和

固相反响的计算

微观混合对反响结果的影响

〔1)大于一级的反响,上凹曲线,不利

〔2〕小于一级的反响,下凹曲线,有利

〔3)一级反响的状况,线性关系,无关

十二、外部传递过程与内部传递过程

内 容

与反响的关系传递准数浓度、温度

外部传递过程 内部传递过程串连过程 串—并连过程

关系

效率因子 当n=1时, 当n=1时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8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

8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7

“化学反响工程”总结

7

计算方法①当

〈1,

①当〈1,,

当时,内部阻力影响严

方 5,外部传递阻力起重。

法 掌握作用.

②用试验准数来推断.

②准数推断.当准数,当准数,内部传递阻力

外部阻力影响消退。 无影响;当准数,内部传

递阻力严峻。

实验方法SV不变,转变气速或保持试验条件不变,改转速,测定反响速率的变催化剂颗粒直径,测变化. 定反响速率的变化。

表观动力学说明外部传递阻力起说明内部传递阻力影响

法 掌握作用。 严峻。

温度状态

改变措施绝热温升

十三、工程思维方法

增大操作线速度 双孔构造,扩孔措施等。

工程因素返混外集中内集中

T

反响场所

C

反响结果r,

工程问题 动力学问题

十二、热量传递与反响器的热稳定性

定态条件 热稳定条件

放热曲线与移热曲线,影响因素。多态—A、B、C点的稳定性

临界着火状态与临界着火温度Tig

临界熄火状态与临界熄火温度Tex

3 2

4 1

最大允许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