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pdf
文件大小:439.5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4.24千字
文档摘要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

1.原理:ρ=m/V。先质量后体积

2.天平的使用

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指针在分度盘中线

处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注:①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向上翘的一端调节;

②天平测量过程中不能调平衡螺母。

测: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就

相当于在右盘添加小的砝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左物右码,先大后

小)。

注意:当在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右偏,不加时指针左偏,

这时应取下最小砝码,然后向右拨动游码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读: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在标尺所对的

刻度值。

称量:该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即配套砝码盒内所有砝码质量之

和。

感量:该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即标尺上最小一格所表示的质量。

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电子秤、台秤。

3.天平的使用常见错误:

①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②游码未调到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就调节平衡螺母;

③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④用手直接拿砝码。

4.m=m+m。

左右游

5.实验操作正确的前提下:

若使用的硅码磨损,则测出的被测物体质量将偏大;

若使用的砝码生锈,则测出的被测物体质量将偏小。

6.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注意是否是整刻线处。

测固体体积时,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意思是水能浸

没固体且放入固体后液面不会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7.测固体密度: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1

③用细线将物体系住缓慢浸没在水中,测出水和物体的总体积

V;

2

④ρ=m/(V-V)

21

8.测液体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

1

②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全部倒入时不超量程亦可),读出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2

④ρ=(m-m)/V

12

9.特殊固体密度测量;

类型1:

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物体,物体浮在水面,不能浸没。

如:蜡块、泡沫块、塑料块等。

方案1:针压法

将物体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用针竖直向下压物

体,使物体刚好浸没在水中(忽略针的体积)。

方案2:助沉法

向量筒内加入适量水,用细线将被测物体和重物(不

吸水)连接起来,先将重物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

然后将被测物体和重物都浸没在水中,两次体积之差即为

被测物体的体积,如右图(忽略细线的体积)。

类型2:体积较大的物体,放不进量筒中。

方案1:溢水法

将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承接溢出的水,

将小烧杯中的水缓慢倒入量筒中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忽略烧杯壁残留

的水)。

方案2:补水法

将物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标记液面位置;然后将物体

取出,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向烧杯内补水至标记处;记录量筒中剩余

水的体积;量筒内水减少的体积(V-V)即物体的体积(忽略物体表面

12

沾的水)

类型3:测与水反应或溶解于水的固体体积,如:生石灰/泡腾片/方

糖等。

方案:用排细沙(排面粉)法。注意两次摇平、摇实。

类型4:测具有吸水性的固体的体积,如:软木塞。

方案1:让固体先吸饱水后再放入水中测量体积。

方案2:用保鲜膜紧密包裹住石块再放入水中测量体积。

方案3:排细沙法。

类型5:体积很小的物体,测量误差较大,如,米粒、硬币等。

累积法:用量筒测量一定数量物体的总体积,再除以物体的数量,计

算出单个物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