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物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docx
文件大小:185.02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原理是:v=s/t。

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动力。

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延长小车在斜面运动时间,便于准确计时。

3.使用金属片的目的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止运动,便于准确计时。

注意速度的单位:先换算后计算

注意速度的单位:先换算后计算。

5.v下>v全>v上。

6.如果想增大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可采用的办法是:增大斜面的倾角(或换用更长的斜面)

7.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同学让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从而算出运动过程中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你认为小明的设计方案是错误的,支持你观点的依据是:小车从A点到C点过程中,经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

8.小明同学在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理由: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偏大,路程一定时,由v=s/t可知,所测平均速度偏小。

若小车没有运动就开始计时,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若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9.小车做加速运动的依据:v下>v上。

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小车在相同时间通过路程不相等。

10.小车通过的路程是车头对车头。

11.刻度尺读数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2.测小车在不同路程上平均速度的目的:探究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速度变化。

13.平均速度不一定是速度的平均值,但一定等于s总/t总。

14.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不一定是匀速运动,但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15.匀速直线运动是物理模型,主因是路程和时间,次因是速度大小的变化。

16.v-t图像、s-t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