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法探究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点拨】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写法探究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文章结构刻画人物《喜看稻菽千重浪》倒叙手法小标题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细节描写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细节描写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探界者”钟扬》小标题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概述事迹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钟扬的颁奖词:拓展延伸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课外收看《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钟扬谈谈启示
作为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钟扬教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①坚持梦想,不忘初心。不是杰出者善梦,而是善梦者杰出。钟扬教授正是怀着追梦的赤子心,正是有着为国家和人类留下丰富“基因”宝藏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有十几年如一日,在雪域高原上艰苦跋涉,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颗种子。②艰苦奋斗,坚持不懈。钟扬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填补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历经辛苦,始终坚守,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③心有大爱,以身许国。我们要学习他坚定不移的报国情怀。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民科学家,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爱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情怀。国家,国家,无国便无家,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奋斗,祖国的强大也必定是每个人的福泽。④不畏困难,脚踏实地。我们要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决心。要实现梦想必然要经过无数艰难险阻,越是艰难越是要锤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正如钟扬所说:“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脚踏实地,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小结这篇报道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的表现人物。文章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有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张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有生活细节方面的。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而且看起来有点“乱”,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精神)来安排的,所以又散儿不乱,多而集中。“探界者”钟扬趣味导入2018年获得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钟扬颁奖词导入。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这节课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探界者”钟扬。“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说这句话的人已经长眠于地下,但他采集的种子却在孕育着崭新的生命。趣味导入这是生长在海拔4000到5000的青藏高原上砂石地里的花,叫藏波罗花,它虽然生长在极差的自然环境里,但是却开放的鲜艳美丽。它的花语是永不凋零,顽强拼搏,象征人坚韧不拔、衷心不变的精神。看到这种花,我们就会立刻想到他——作品背景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钟扬简介1.作者简介:叶雨婷,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作家作品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00万年前,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巨大碰撞下,隆起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这里是广袤壮阔的圣地,却是植物探索的禁区。高寒缺氧,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50%,昼夜温差高达45摄氏度,鲜有植物学家敢于涉足。2011年7月,珠穆朗玛峰一号大本营,海拔5327米。下午2时刚过,狂风开始肆虐,抽打在人脸上,呼吸都困难。“钟老师,您留守大本营,我们去!”学生拉琼看到老师嘴唇发乌,气喘得像拉风箱,不由暗暗心惊。“你们能上,我也能上!你们能爬,我也能爬!”逆风而上,向珠穆朗玛峰北坡挺进,上不来气的钟扬嘴唇乌紫,脸都肿了,每走一步都